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排行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小姑娘发现《西游记》“大问题” ·我国近10%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 ·读了很多育儿经为何教不好孩子? ·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怎么办? ·新生家长“花式”求关注 ·望亭小学老师迎来“开学第一课” ·曲阳孩子因家长抱怨学校而失学 ·杭州某小学校服费要1万? ·云南小伙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 ·小小年龄为何敢离家出走 ·“全脑灵动”培训是真的还是假的 ·小学生搞“研究”有何价值?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
 
专家视角 更多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尹建莉:我是这样“诱惑”孩子阅读的 ·陈丹青:如何带着孩子走向他感兴趣的地方 ·鲁鹏程:孩子的情绪为什么会反差很大?
 
  热点排行
我们应从“男孩失踪”真相反思什么
         发表时间:2018-12-06 14:14:51  文章来源:环球网 胡欣红
 
        《温州11岁男孩失联4天,翻遍全城的爸爸几近崩溃……请你帮帮他!》《第五天了!温州11岁男孩至今没有回家,家人重金50万苦求线索》……11月30日陈女士向浙江乐清市公安局报警,称其儿子黄某放学回家途中失联,浙江人的朋友圈连续为这位小男孩刷屏。人们一边转发寻人信息,一边纷纷祈愿小男孩平安归来。
  12月5日凌晨2点半,乐清公安发布情况通报:经各方努力和警方工作,乐清失踪男孩黄某已于12月4日22时48分找到,警方确认其人身安全和基本健康,并对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支持和无私奉献表示崇高敬意。
  经公安机关查明,男孩母亲陈某因与在外经商的丈夫存在感情纠纷,为测试其丈夫对其及其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该起虚假警情。12月5日,陈某已被乐清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报道见A9版)
  数日来牵动人心的乐清“走失男孩”终于找到了,而一起找到的,还有那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真相。“为测试丈夫策划虚假警情”,如此荒唐的动机,如此狗血的剧情,引发舆论一片哗然:“狗血反转!”“戏弄爱心,浪费资源,该当何罪?”“太可恶了!这个妈妈应该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刑责!”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也最能拨动人们敏感神经。看到焦急寻人的家长,大家都在感同身受之中本能地转发,希望能尽到一份绵薄之力。恻隐之心,慈悲之心,人皆有之。转发不仅仅是一种同情和支持,更诠释人伦温情和人间大爱。
  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家属的虚假报警,无疑极大地伤害了公众的爱心,很多人强烈谴责这是上演现代版“狼来了”。确实,爱心是容不得任何沙子的,当纯洁的善心被愚弄戏耍,在社会诚信本就相对稀缺的当下,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令人不寒而栗。
  报案是当事人的基本权利,法律会予以充分保障,但如果是虚假报案、恶意报案,使有限的警力和警务资源浪费在处理无效警情上,无法高效打击违法犯罪,及时保护我们的权益,那便触犯了相关法规。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虚假报警、谎报警情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以给予的处罚是: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编造虚假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则会触犯《刑法》,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不得不说,这样的处罚与其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相比,显得很不相称,这也正是公众的愤怒所在。家属为何故意制造虚假警情?“为测试丈夫策划虚假警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隐情?人们不知道陈某的家庭此前经历了什么,不知道被藏匿的乐清男孩这几天经历了什么,人们一次次祈祷着乐清男孩平安归来,最终孩子平安归来了,但人们并没有感到特别踏实和安心。无论如何,被裹挟到舆论风暴中的孩子,已经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伤害,很可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平安就好,劝你善良”,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没有一边倒地指责谩骂,朋友圈里也有许多冷静理性的声音,展现了宽容与善意。不少人依然表示,不能因为偶尔一次“狼来了”,就不再转发类似的求助信息。
  人性本有善恶两面,遵从本心,做了自己该做的就好了,不要因为事后知道自己的善意被忽悠了而懊恼,转而去吐槽和指责,那就失去了那份善意的初心。是因为一次被“骗”,就义愤填膺,发誓从此不再受“骗”上当,还是各自凭自己的本心行事,宽容以待,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值得深思。

上一篇:宿迁父亲花千元为考7分儿子庆祝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