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专家视点
刘平易:孩子做家务培养的不仅是责任感
         发表时间:2017-06-14 13:26:22  文章来源:家庭教育 刘平易
 
  
  有个小男孩名叫约翰,在他8岁左右时,便开始用金钱衡量一切,他每看见一件东西,就想知道它的价格,如果价格不高,他就会毫无兴趣。
  
  小约翰并不知道,世界上很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尤其是那些美好的东西。
  
  一天早晨,小约翰下楼吃早餐时,他在妈妈的盘子里放了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小纸条。妈妈打开纸条,难以置信地看到她的儿子在纸条上写道:
  
  妈妈应付给约翰:
  
  跑腿费 3 美分
  
  倒垃圾 2 美分
  
  扫地板 2 美分
  
  小费:1 美分
  
  妈妈一共应付给约翰:8 美分
  
  妈妈读了以后,笑了一笑,没有说什么。
  
  到了午餐时间,妈妈把一张纸条和8美分放在小约翰的盘子里。小约翰看到钱时,眼前一亮。他赶紧地把钱塞进口袋里,并开始幻想用这笔钱来买些什么。
  
  突然,他看到盘子里还有一张纸条,也是折得整整齐齐的,就像早晨他折的那样。小约翰打开纸条,发现这是妈妈给他的帐单,上面写着:
  
  约翰应付给妈妈:
  
  怀胎10个月免费
  
  喂奶水免费
  
  出水痘时照顾他免费
  
  教育他免费
  
  买衬,鞋子和玩具免费
  
  一日三餐免费
  
  漂亮的房间免费
  
  约翰一共应付给妈妈:0 美元。
  
  小约翰坐在那儿看着这张新帐单,没有说一句话。几分钟后,他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那8美分并将它放到妈妈的手里。
  
  从此以后,小约翰常常主动帮助妈妈做事了。
  
  有很多孩子喜欢用金钱来衡量每一件事情,他们认为自己的每一点付出都需要用金钱来支付。当他们把感情,亲情都拿到金钱的天平上称量时,他们就失去了世界上最珍贵,最纯洁的东西。
  
  如果要让孩子懂得亲情是无价的,就应该告诉他们父母的付出,然后一如既往地爱他们。
  
  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并不只是简单的知识,它需要在排除金钱以外的物质行为中,反复协调冲突而逐渐内化完成的。
  
  用金钱和物质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优和劣,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种弊病,穿什么样的衣服,开多少钱的车,拥有多少房产,就能证明这个人怎么样,就能够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就会得到外界的羡慕。
  
  这种弊病已经影响到了校园,影响到了幼儿园,不仅仅是初中生、小学生有攀比之心,就连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因为有一个别致的铅笔盒而受到大家的追捧,都会因为不起眼的削笔刀而受到同学们的冷落。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爸爸开的车不够档次,而让爸爸在离学校门口很远的地方等着,害怕让同学看到自家的老破车而脸上没有面子。
  
  孩子之所以有这种不恰当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和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引导有直接关系,当然了,当下大环境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孩子价值观、人生观的雏形基本上来源于家庭,来源于父母。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为了刺激孩子做家务活,就采取了付费的方式,让孩子去做一些本应该属于他该做的事情,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做几道数学题,也会采取给钱奖励方式激励孩子,这种模式无形中就把孩子的责任转化成了一种“交易”,于是,孩子也就是在这种交易中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让孩子做些家务活,这是每一个孩子应该去做的事情,也是每一个孩子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
  
  从小就让孩子学会做家务,让孩子懂得,帮爸爸妈妈干点活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孩子也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主动的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

上一篇:虹野:网络和手机为何是学校的“眼中钉”?
下一篇:鲁鹏程:孩子的情绪为什么会反差很大?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