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技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教育科技
牢记1334夸奖法则教出优秀孩子!
         发表时间:2016-08-10 10:10:01  文章来源:亲子教育宝典
 
  我们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很多家长都乐于夸奖孩子,夸奖会增强孩子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但是“好孩子”“真棒”之类的夸奖并没有什么实在的益处,反而会给孩子带来自满、困惑或者不安。
  
  那么,我们要怎么夸奖孩子呢?
  
  夸奖孩子,你一定要记住:一个前提、三大原则、三大窍门、四大步骤。
  
  1、一个前提
  
  夸奖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很多父母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其实根本不了解孩子,他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同桌、为什么不喜欢上学、为什么有心事,也不知道孩子究竟喜欢干什么。
  
  爱孩子就要懂孩子,夸孩子就要实事求是地认知孩子,过高、过低地估计孩子的实力,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智力、能力、习惯、性格、优点、特长、缺点、弱项等,这些是家长有效夸孩子的基础。家长不能把夸孩子当成监督孩子、管理孩子、奴役孩子的工具。
  
  3、三大原则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家长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帮助妈妈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夸他“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这是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会变得 “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态度,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这就是家长说的“一夸就骄傲”“一夸就翘尾巴”的原因。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孩子”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个大帽子,对他反而是一种压力。
  
  3、三大窍门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了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要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就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的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如果没有看见,可以用心听孩子说,然后再予以肯定。
  
  (2)夸孩子别嫌“啰嗦”。
  
  “你真棒”是家长最省心、最随便、最廉价的第一反应,当然也是最没有效果的无用功。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家长很难适应,不知道除了“你真棒”之外还能说些什么。这时,一定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这会引起孩子的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4、四个步骤
  
  (1)陈述事实。就是把孩子做的事情重复陈述一遍,这是对孩子付出的认同和肯定。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你是一个诚实(勤劳)的孩子”,提升到一个品行塑造的高度。
  
  (3)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很开心、很高兴,“我真开心,我为你骄傲”,因为孩子成长的动因之一是“愉悦父母”。
  
  (4)鼓励,让孩子继续努力,为孩子指明方向。
  
  表扬使人坚持,批评使人停止。生活在夸奖、表扬中的孩子一定是自信的,自信的孩子更接近成功!如何让孩子自信而不骄傲,是我们家长应该去探讨的。

上一篇:什么是孩子教育的短板?
下一篇:你还在误解孩子的这些行为吗?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