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时评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丁丁当当》等25本书获“中国好书” ·我国与世界各国人均读书量差多少? ·65%的孩子每天都要玩网游 ·父母可有效举报孩子浏览黄色网站 ·安徽首开儿童如何防性侵大课 ·“铸基教育东北万里行”今到沈阳 ·全国学前教育省际榜单出炉 沪首滇尾 ·孩子体质为何“玻璃化”? ·儿童牛奶喝还是不喝? ·“铸基教育东北万里行”出发 ·孩子8个小时缘何被打17次? ·孩子的作业家长该不该签字? ·幼儿园出勤率为啥那么重要?
 
专家视角 更多
·陈丹青: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动物性 ·李开复:让孩子“听话”还是教他讲理? ·李文道:女孩成长中的“误会” ·李生滨:多给孩子讲故事 ·尹建莉: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 ·徐雪莲:你的孩子是“真马虎”还是“假马虎”? ·邓明昱:孩子的性教育应打“持久战” ·尹建莉:多陪孩子不一定是“好妈妈” ·孟庆海:教育最大的挑战在哪? ·李兆清:“屏蔽教育”,屏蔽得了一世? ·唐彩斌: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上)? ·张萍: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下)? ·赵小华:中国式“牛娃”还需修炼啥?
 
  教育时评
做朴素的教育
         发表时间:2013-07-31 10:02:33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庄子有一句话讲:“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我以为,朴素的教育就是体现质朴、本色、宁静,不浮夸、不浮华、不浮躁,带着对孩子、对教育的一种真实情感的教育。

  教育本来是很朴素的事,但现在的基础教育界表现出了两种令人不安的倾向:一是以不正常的手段打造所谓“名校”,二是热衷于“浮夸风”和“大跃进”,难以静下心来办教育。

  据我所知,一些名校“成名”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要么把学校办成应试工厂,把学生当成应试机器,通过一味高压,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靠分数、靠追求片面升学率去赢得“名校”桂冠。

  要么就是采取不正常手段,到处挖优质生源。一些学校甚至组建专门队伍,组织专门人员,到处散发宣传单,通过内线和提供信息费等方式,寻找好生源,再以各种承诺和重奖等将其挖走。还有的“名校”双管齐下,在挖优秀学生的同时,对优秀教师也不放过。

  每到招生旺季,一些“名校”便全面出击,招生队伍浩浩荡荡,四处征战,大有踏平河山之势。一些弱势地区、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学校为了自己的尊严,被逼无奈,只好组织力量,围追堵截,严防死守,大打生源保卫战。

  硝烟弥漫的生源大战,弄得一些地方鸡犬不宁,教育秩序一片混乱,甚至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进行,老师、校长怨声载道。一些受害学校为了学校的发展,到处拆借资金,不惜以高价将被买走的学生又买回,让学校债务累累,负担日益沉重,让本来就很薄弱的学校雪上加霜。

  一些所谓“名校”的成长史,如同李镇西校长所描绘的:“通过媒体大肆炒作,宣称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如何以人为本,如何素质教育,还归纳出一些数字化的经验,比如突出一个什么什么,狠抓两个什么什么,落实三个什么什么……第二年招生的时候,学校门前自然人头攒动,家长们带着孩子打破脑袋往里面挤,学校便百里挑一地择优录取(高额学费当然一分不少)。这样,学校便步入良性循环,于是,名校诞生了!”

  此外,教育还深受“浮夸风”和“大跃进”之害。一些教育局长和校长不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教育,而是一门心思,绞尽脑汁,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描绘一些不着边际的宏伟蓝图,制订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目标,试图制造轰动效应,以求一炮打响、一鸣惊人。

  于是,就有了“夯筑教育高地”、“建设西部教育中心”、“打造国內一流、国际领先的教育强县”之类的口号。还有“三年打造名校“、”五年铸就教育知名品牌“的豪言壮语。做教育,我们有美好的愿景,这无可厚非,但是明显的浮夸,会导致人们的反感,也会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

  我们主张学校要办出特色,追求与众不同,不能千人一面。只有学校有特色,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其前提是做好本色。教育的本色是什么,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色是源于本色的延伸,必须把本色做到位。

  然而,一些学校盲目跟风,为了特色而特色,到处请人帮着提炼、梳理、总结,然后弄几个别人没有的概念,出几个别人没有的花招,唱唱京剧、拉拉二胡、吹吹笛子、搞点剪纸雕刻,以为特色就出来了。其实,真正的特色不能速成,它需要时间,需要实践和坚守。

  文化是学校之魂,一所有魅力的学校,是不能没有文化的。我们建设校园文化,必须由师生共同完成,其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一个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然而,有的学校的文化弄得很花哨、很华丽、很气派,却全是包给装潢公司,用办教育本来就不宽裕的钱垒起来的,既劳民伤财,又没有生机与活力。

  生成有效课堂,是基础教育界很流行的一句口号。近几年来,教师们满耳朵都是“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一些学校领导带着教师东奔西跑,一味地跟着学“模式”,然后竟然在几个月之内就创造出了自己的“模式”,什么“521”、“533”、“334”等。

  某特级教师到一所学校上了一节公开课,评课的时候,大家关注的不是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组织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何做到教师精讲,如何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关注的是这位特色教师用的是什么模式。看来,老师们受“模式”的害也太深了。

  我认为,不能以谋政绩工程的心态来办教育,教育应该返璞归真,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守住朴素的教育心,祛除自身的浮夸、浮华和浮躁之气,不急功近利,不贪图荣誉,耐得住寂寞,潜下心来,沉稳地做教育,探寻教育科学的规律,追寻教育艺术的真谛,只有如此,才能到达教育的高度,拓展出教育的厚度。

上一篇:上课变“上班”暑假有点假
下一篇:若只撕书 尚可庆幸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