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社区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亲子社区
孩子是怎样被贴上“标签”的
         发表时间:2018-02-22 11:23:12  文章来源:腾讯教育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我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爱说话”
  “我的孩子胆子小,见到生人会害羞”
  “我的孩子英语特别不好”
  ……
  当这样的话在孩子面前脱口而出时,孩子会怎么想呢?孩子会认为“哦,我是这样的”“原来妈妈是这样看我的”“我好丢脸啊”……鲜少有孩子会想“我真差劲啊,我一定奋起直追”。
  其实以上场景就是父母在给孩子打标签,就好像在孩子身上贴上了这样的评语,孩子就带着这个标签生活着。那这个标签会起什么作用呢?从孩子们的反应可以看出,此类标签并没有起到一个积极向上,帮助孩子进步的一个作用。相反,孩子在发现自己身上这么多的负面的标签,这对孩子起了负面的心理暗示。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
  所谓标签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给孩子贴的标签并不是随意的,很多家长会下意识把自己的期望或者恐惧的特质表达出来。心理学家和认知行为治疗师Joanne Cooper博士说:“童年时期的标签构成了核心信念的一部分,会跟着孩子一起长大。”
  被标签的孩子
  “最有力的标签来自于家庭和父母。”Cooper强调。
  很多时候,标签都是出于父母的主观印象。
  孩子怕生,不主动和人沟通时——“这个孩子很害羞的。”
  孩子同小伙伴起了冲突——“这个孩子脾气不好。”
  孩子怕黑,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你胆子好小呀。”
  基于有个行为或事件,父母直接用一句话乃至一个词定义了孩子的特点,而没能深究孩子究竟为何有这样的行为。
  有一种很常见的破罐破摔心态,叫做“既然你这么想,那我就这么做。”
  有心理学家分析过孩子养成挑食毛病的例子:
  一个孩子第一次吃榴莲时,因为并不是很饿,所以吃的很少,孩子的妈妈看到了就觉得这孩子不喜欢A。第二次,妈妈特地给孩子多备了些榴莲,孩子看到榴莲太多,就不想吃了,于是妈妈就觉得自己多次尝试过了,孩子就是不喜欢吃榴莲。妈妈两次“暗示”,孩子也形成了同样的意识:我不喜欢吃榴莲。于是双方达成一致,从此孩子不吃榴莲的习惯就形成了。
  当父母无数次提起一个标签,这样洗脑式的行为,反而给了孩子一种心理暗示。
  “我就是这样”的心态,因为标签而在孩子身上产生,并进而影响并塑造着孩子的性格与行为。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行为不能盲目而随意地给出判断,防止给孩子形成不好的暗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亲子关系比较而言有一个特点:父母占据优势资源和话语权,而孩子处于相对应的“弱势方”。父母贴标签的过程,实际就是对孩子进行权力控制的过程。缺乏权力资源的孩子是无法反击,无法给自己脱去标签,无法给父母贴上标签的。
  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伊莱恩·菲茨杰拉德也告诫人们不要轻易给他人贴标签。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标签,并不是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简单一一对应的。
  Coorper博士总结:“负面标签对于孩子的行为和感觉认知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成年人表现出抑郁是很常见的,发现他们对世界或自己有一种普遍的焦虑的看法,而这源于他们再童年时期被冠上的标签。”
  同时,正面的标签,无论是怎样的褒义词,同样会产生问题。“孩子一旦被贴上正面标签,可能会被赋予过多的压力。所以在表扬一个孩子时,可以说‘你很擅长代数运算’,而不是‘你真是个数学天才’。”
  伊莱恩·菲茨杰拉德说:“虽说对孩子擅长的东西给予鼓励,对于孩子的理想给予表扬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三岁的孩子被贴上了‘非常聪明’的标签,他们会认为自己比其他孩子更聪明,并会努力去实现他们力所不能及的目标。”
  研究表明,给孩子贴上“聪明”标签确实存在很多弊端。孩子会自诩聪明而放弃勤奋和努力,遇到排名落后还会对自己产生严重质疑,甚至于为了维持自己的“聪明”标签而考试作弊等。
  相反的,研究发现被贴上“勤奋努力”标签的孩子面对自己的排名会有更好的心态,在工作学习中也更容易再接再厉。
  如何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1,避免盲目、主观对孩子行为下定论。孩子的有些行为是一时兴起或无意做出的,甚至只是成长过程中短暂出现的,父母如果对这些行为随意贴上标签,形成结论,孩子则可能真的会出现这个毛病。
  2,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淡化处理。虽说是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强调错误行为却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孩子一些无关轻重的错误行为,父母需要淡化处理,不去过分关注,避免加深孩子对错误行为的印象,从而避免形成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3,利用好父母的榜样作用,示范正确行为方式。就像银行员工训练识别真假钞时,全部都用真钞来锻炼,这样一旦遇到假钞就会马上感觉到区别。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一旦犯错,让孩子意识到这是种错误行为后,不要一味简单职责,而是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有效更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打标签易,撕标签难。
  撕下一切标签,学会就事论事。只有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无心之为,会对孩子造成相当负面的深层次影响,才能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上一篇:怎样陪孩子写作业
下一篇:青春期孩子反感父母的事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