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今日看点
孩子实在是不听话 要不要打孩子?
         发表时间:2017-08-16 16:11:32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孩子实在是不听话,家长很生气,要不要打孩子呢?
  
  根据《民生议事厅》栏目做的对321家长的调查数据,53%的家长打过孩子,72%的学生被家长打过。而其中孩子在3—11岁时挨打最多,占96.47%;12—18岁就慢慢少了,18岁以上基本不会挨打了,为0%。值得注意的是,打过孩子的家长中,有90.59%曾被他们的父母打过。而这些家长,与配偶发生争执时,5.88%从来不会留意避开孩子,56.47%大多数情况下会留意避开孩子,13.53%每次都会避开孩子,24.12%会偶尔避开孩子。还有一个现象,所有参与调查的家长,76.66%被父母打过。“棍棒教育”在中国,的确是“传统”。(据《富阳日报》)
  
  那么孩子要不要进行打的教育呢?根据调查数据,年龄小的孩子挨打的机率很高,这个时候的孩子顽皮,是非观念差,没有办法和孩子讲道理。这个时候适当的打一下,孩子会记住,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么你可能认为在以下情况下,父母或许可以通过“打”的方式,给孩子以威吓,使其改邪归正。
  
  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长给予警告,孩子还是再犯同样的错误的时候。
  
  2.当孩子的行为触犯底线的时候,比如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比如偷家里的东西,总是欺负小朋友,破坏公共或他人的财物的时候。
  
  3.孩子太任性,太自我。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对于流露出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他们纠正。
  
  4.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有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打孩子。简单地说,屡教不改时,可以打他。
  
  但是家长们也要注意,即使万不得已打孩子,也要让孩子知道为他为什么挨打,对于家长来说,打孩子不是目的,让孩子尝到苦头,吸取教训才是目的。所以在打孩子时:
  
  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不能经常打孩子。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不要使打孩子成为虐待孩子。注意打孩子的时候,也要讲究度,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对象变成虐待孩子。
  
  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即使打孩子也要多讲一些智慧。等孩子年龄大了之后,有了是非观,可以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家长就犯不上再打孩子了。
  
  最后,还是说一句,孩子能不打,最好还是别打。
  
  以上来源京翰教育微信(ID:jinghanedu)

上一篇:男孩进“校”戒网瘾后两天死亡
下一篇:现在的孩子怎么学得那么苦?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