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今日看点
“回乡教育”能给城市孩子精神补“钙”吗?
         发表时间:2017-06-23 14:10:15  文章来源:南方网 杨朝清
 
  蚊子太多、洗澡要用盆冲、没有游乐场、没有WiFi、不能打游戏……仅仅在乡下爷爷奶奶家待了5小时,12岁的四川遂宁男孩牛牛就决定瞒着父母徒步回城。一方面,从农村出来的父母带孩子常回乡下,希望“不要忘了本”;另一方面,牛牛却想“出来”,不愿意待在农村。(6月21日《成都商报》)
    
  偷偷回城的12岁牛牛在派出所被父亲(右上)接走。(成都商报图)
  
    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父辈而言,回到乡下老家不仅有助于增强亲情互动,也有助于守望精神家园、进行精神洗礼。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对于农村和土地缺乏感情的“00后”来说,到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尽管能够带来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新奇体验,却会给他们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围绕着回不回乡下老家,父辈和子女产生了鲜明的代沟。
  
  和父辈相比,孩子们拥有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机遇;父辈曾经生长的乡村,很难得到他们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爸爸妈妈想利用回到乡下老家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忆苦思甜的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磨砺孩子们的意志,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强大,给他们精神补“钙”;只不过,这样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许多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与之相比,一些乡村的社会变迁明显“慢了一拍”。对于习惯城市生活方式的孩子们来说,对于这些“数字原生代”来说,到生活条件相对落后、没有网络的农村生活,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甚至抵触情绪。排斥“回乡教育”的牛牛,用徒步回城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适应乡村的自然环境、由当地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传统地方知识,逐渐被外来知识所代替。乡村的生活方式,被视为陈旧、落后乃至愚昧的;在许多人都盼望进城去、渴望走出农村的今天,“回乡教育”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让孩子们得到了万千宠爱。“回乡教育”希望通过现实的磨砺,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初衷良善的“回乡教育”,却遭遇了孩子的抵触与不认同,为何?先入为主地替孩子做主,没有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协商,简单、生硬的“回乡教育”,不可避免会遭遇孩子的“用脚投票”。毕竟,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自说自话,而是双向的社会互动。
  
  给孩子的精神补“钙”,回到农村进行“生存体验”并不是万能的创可贴;为了忆苦思甜让孩子接受“回乡教育”,为了吃苦而吃苦,说到底是一种教育迷失。透过“回乡教育”这面镜子,我们也可以捕捉到城乡之间鲜明的差异;缩小城乡差距,让乡村更有生机与活力,“回乡教育”才会更有吸引力。

上一篇:“入学需父母无犯罪证明”看点在哪?
下一篇:高考学霸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