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校探索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家校探索
大数据表明:老师对家长的印象会影响孩子成绩
         发表时间:2017-04-19 09:31:26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
  
  “家长如果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经常跟我交流一下孩子的表现,孩子学习成绩都蛮好的。”——上海某公立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刘老师
  
  从一线校长和老师的观点不难看出,家校配合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而这一观点,目前有了科学依据。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如果老师对家长的印象好,感觉家长愿意参与孩子的学习,那么无形中会对这个孩子倾注更多关注、付出更多心力。
  
  研究结果
  
  老师对家长的印象影响孩子成绩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老师对父母参与度的评价,可以准确预测孩子的学业和社会成就。
  
  密苏里大学教育学院Keith Herman教授说,这些发现显示了家长与老师建立关系的重要性,而通过一些方法提升老师与所有家长建立好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Keith Herman教授说,“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老师的看法,甚至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潜在看法会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如果老师与家长有良好的关系,或者认为这些家长是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的,老师就可能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关注,或者为这些学生付出更多努力。
  
  如果老师认为父母忽视孩子的教育,这个观点可能会影响到自己跟孩子和家长的互动。
  
  改善教师和家长关系,学生学业成绩会提高
  
  研究者随机找到100多名教师,接受长达1年的与家长建立关系的训练项目。
  
  这些老师与超过1800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互动,研究者会调查他们与这些父母的互动数量和质量,以及这些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参与程度。研究人员还收集了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化行为、学业成绩的评级和观察。
  
  结果发现,当老师确定这个孩子的父母是积极参与教育的,孩子就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好的学业成绩。
  
  “消极的看法会带来消极的行为。如果孩子有社交行为问题和学业问题,或者父母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老师会报告与他们的交流不是那么舒适。
  
  换言之,最需要得到积极关注和支持的家长,往往与老师的互动中是最不被看好的。
  
  幸运的是,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可以支持老师,帮助他们改善与所有家长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教育所有孩子。同时,也鼓励家长更多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研究者还发现,如果老师接受了这种与家长建立关系的培训,那么他负责的班级上,那些家长也随之提升了与老师互动、联系的频率,展现出更高的参与性。
  
  老师发声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是老师的事情了。不过在许多老师眼中,则不是这样。在上海某公立小学任三年级班主任的刘老师经常会在家长群中转发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诸如《孩子成绩好,靠老师更靠父母》《家长谨记:孩子逆袭全靠你》之类。
  
  他说:“家长如果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经常跟我交流一下孩子的表现,询问自己有什么可以帮助孩子的,通常这样的家庭,孩子学习成绩都蛮好的。”
  
  许多老师是愿意听家长分享孩子的日常,因为越多了解孩子的课外生活,老师就越能有针对性地按照孩子的习惯安排学校生活。这样做还能让老师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也减少老师学生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许多老师都希望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甚至于在一些老师眼中,家长的参与被看作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校长发声
  
  给予老师一些关怀与体谅
  
  文|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
  
  我们学校有一位比较年轻的一年级老师,她们班的孩子刚上学,家长们都相当谨慎,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需求特别多。
  
  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她把所有孩子的情况都跟各自的家长叙述一遍。因为老师白天不能打电话,所以她只能在晚上与各位家长沟通,每次一打起来就要打个一小时左右。
  
  粗略算下来,如果一个班40个学生的话,这位老师的工作量是多少呢?她至少要打四十小时的电话。
  
  所以在一次家长会上,这个班的副班主任说话了:“这个老师才23周岁,请各位家长想一想,你们23周岁的时候在做什么?现在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做什么?大家能不能给予班主任一些关怀与体谅?”
  
  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困惑吗?难道教育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吗?家长难道可以将所有的责任都转嫁到我们的老师身上吗?我认为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反思。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文|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我曾读过一篇外国短文,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丢了一个小孩。等找到孩子后,孩子由于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说:“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
  
  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
  
  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
  
  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来源于“校长传媒”,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微信留言,我们将及时删除。  

上一篇:那些相信“快乐就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是否快乐?
下一篇:你的管教有“方向感”吗?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