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专家视点
孙云晓:妈妈为何被妖魔化为“母老虎”?
         发表时间:2016-10-18 09:56:50  文章来源:孙云晓家庭教育
 
  俞敏洪曾说:“父母所拥有的荣誉、地位和财富与教育孩子的成败没 有密切的联系,唯一有联系的就是全心全意地爱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 孩子,选择正确的老师培养孩子。”对此,我十分赞成,父母爱孩子是容易 的,但要给孩子真正的爱却不那么容易。
  
  2010年,网络上的“父母皆祸害?”之论成为焦点问题,显然是一些青 年人在声讨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其实,代沟问题随时随地可以见到。
  
  母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为什么被妖魔化
  
  2005年4月25日,《珠江晚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 的一次近4200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题为“给我一点时间”的作文比赛中,超 过70 010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的题材——被妈妈逼着整天做功课,学习 压力大。其中有孩子写道:妈妈是“母老虎”,自己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 地堵回来;妈妈是“变色龙”,自己考了满分她睡着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 大发雷霆;妈妈是“河东狮”,自己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作。这样的形容 肯定是那些为孩子殚精竭虑的母亲所始料未及的。该报评论称,母亲在 孩子心中的形象被妖魔化了。
  
  被自己的孩子妖魔化,作为妈妈,谁都会很寒心。妈妈们可能会觉得 委屈: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为什么不领情?
  
  我相信那些被自己孩子“妖魔化”了的母亲,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只 是面对现实压力时爱的方法有些失当罢了。可以说,母亲要求孩予好好 学习、陪送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要求孩子少看电视多看书、少玩不玩多 在学习上花时间,这当然都是因为爱,是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为孩子的前 途考虑。但是,反过来说,这样的爱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这样带着功 利的爱是不是本身就有问题?
  
  近来,连续发生明星、官员和富豪教育孩子失败的案例,引起社会的 广泛关注。这些家庭往往对孩子寄予更高的期望,也有更多的投入,却为 什么把万般爱心变成了不堪回首的悲剧呢?
  
  要让孩子做人中人
  
  冷静地观察会发现,明星、官员和富豪教育孩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为他们往往给孩子一个失真的环境,即似乎一切来得都很容易,这就可 能让孩子产生失重的感觉,头重脚轻地漂浮在普通人之上。但是,水能载 舟,亦能覆舟。普通人最渴望公平正义,一旦触犯众怒,纵然是巨舟也可 能瞬间倾覆。
  
  常言道,人是环境的产物。穷入的孩子早当家,富人的孩子早摆阔, 都是环境的影响。当然,教育的不同,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如果教育不 当,穷人的孩子未必能够早当家;如果教育得当,富人的孩子未必炫富。 因此,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和教育,是教育孩子成败的关键。
  
  明星等所谓成功人士要明智,要谨记教育家陶行知的忠告:不要让孩 子做人上人,也不要做人外人,而要做人中人。具体说来,就是不要让孩 子像贵族,也不要像成年人,而是像孩子一样生活,和普通孩子交朋友。 对孩子的成长而言,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并且是不可缺少的营养。
  
  当一个人的需求被过度满足的时候,他的快乐也会随之被剥夺。如 著名思想家卢梭所说,你知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准可以使你的孩子受到折 磨?这个方法就是:一贯让他要什么东西就得到什么东西。这样,当他碰 到钉子时,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要感到痛苦。所以,父母必须学 会对孩子延迟满足乃至适当拒绝。
  
  “富不过三代”不是真正的发展规律
  
  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叫作“富不过三代”。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教 育失败的现象,而不是真正的发展规律。
  
  对孩子不可过于迁就,而要有坚定的原则,这看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 情,实际上恰恰是对孩子发展的保护。卢梭说,一旦他(指孩子)知道你可 以随他摆布,他就变成了你的主人,这一下全都完了。我想,全完了就是 父母没有原则、没有理智了,就像船儿失去了舵。
  
  现代教育需要金钱,但光有金钱堆不出现代的教育。仅仅有爱心是 不够的,身为父母必须审视自己的爱是不是真爱,即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 独立生存,是不是有利于孩子养成健康的人格,是不是有利于孩子获得真 正的幸福。这是每一个父母都需要交出答卷的。
  
  什么是真爱?我认为以功利的目的来表现自己的爱,或者说要孩子 以好好学习作为条件来交换对孩子的爱,这些都不是真爱。真爱是没有 条件的。昕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 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真爱,就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爱,是以孩 子为本的爱,而不是功利的爱,不是让孩子拿高分数和好名次来交换的 爱。只有真爱,才会让孩子刻骨铭心,终身受益,而功利的爱极有可能引 发危机,成为一种教育隐患。
  
  父母生育了孩子,就有了爱的责任,这爱的唯一目标,应该是把孩子 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除了学习,孩子的成长还 要注意体魄、品德、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单一注重学习的教育,培养出来 的孩子并不能真正适应未来的生活,因为他们的独立性、动手能力、与人 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不强。我们一直所说的“高分低能”这个词正好 能鲜明地形容这种缺陷。还有人认为“高分低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把 原因归结为“独生”。
  
  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 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 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
  
  例如,现在许多父母认为,独生子女有一个毛病,就是懒。有的孩子 五六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还不会收拾书包,上中学了还要妈 妈梳辫子……孩子的懒是天生的吗?其实,孩子的懒是后天养成的,因为 许多孩子的事全由大人代劳。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 习,学习好是成材的唯一条件,而劳动是孩子的负担,参加劳动必然影响 学习。孩子的学习父母不能代替,而孩子的劳动,哪怕是自理性劳动完全 就由父母来承担了。
  
  另外,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总要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才能 长好。孩子扫地怕他扫不干净,孩子洗衣服怕他洗不干净,孩子搬东西怕 累着他,孩子烧水怕烫着他,动辄嫌孩子笨,动辄就不耐烦。能干的父母 经常说:“小毛孩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正是父母的替 代、保守的心理让孩子失去了劳动镀炼的机会。你说,长期下去孩子能不 变懒吗?
  
  “遗传”之说发人深省
  
  1991年8月,我采访参加首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一个13岁的北 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坦率地说:“不如他们勇敢, 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男孩脱口答道:“遗传 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 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 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
  
  对这个男孩的回答,我印象很深,他以“遗传”一词来形容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其实也一针见血地评论了中国的溺爱教育,可谓入木三分。
  
  时隔20多年,这一“遗传”似乎仍没有发生多大改变。
  
  在和父母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断发现许多父母溺爱孩子,大到学习、 交友,小到吃喝拉撒,什么都要管,什么都想知道,不给孩子一点自由,使 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发展的空间。其结果是孩子由感恩变成了腻烦, 甚至对父母由爱变恨。
  
  从表面上看,溺爱似乎是为厂孩子好,实质上是不了解孩子也不尊重 孩子的典型做法,是对儿童意志与权利的一种剥夺。可是,极少有父母想 到这一层。按照《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是一个权利主体,拥有包括 姓名权、健康权、受父母照料权、娱乐权、闲暇权、隐私权、表达权等几十种 权利。如果父母以爱孩子的名义来限制孩子交友、禁止孩子玩耍、不让孩 子参加娱乐活动或体育活动、私自拆看孩子的信件或偷看孩子日记等,他 们都已经侵犯了孩子的权利。
  
  本文摘自孙云晓著作《五元家教法》。

上一篇:尹建莉:为什么“考好了不奖励”?
下一篇:王开东:差生也可以改变世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