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今日看点
班级微信群老师最头疼的5种家长
         发表时间:2016-09-26 09:54:34  文章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为方便同家长沟通,在很多学校,班主任会建一个家长微信群。但时不时,总有些家长在微信群跑偏了。以下几个故事,让我们了解下,让老师们“最闹心”的是哪些类型吧。
  
  第1种>>>
  
  讨好刷屏型
  
  你把老师的重要通知都给淹了
  
  老师发条很重要的信息,很快被没用的闲聊给刷屏,重要信息都给淹没了,却又不好意思说家长。
  
  一位家长说,有时候孩子老师在群里才发表一个观点,有位家长立刻会冒出来给老师点“赞”,次次不落,还热情洋溢地夸赞老师说得好。一些家长私下交流,“这看得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第2种>>>
  
  晒晒型
  
  你考虑下其他孩子的感受好吗?
  
  电视剧里“虎”妈“猫”爸的要强形象深入人心,现实里这样的“虎”妈“猫”爸并不少。
  
  一位班主任老师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的班级家长群里流行把孩子完成作业发到群里,家长争分夺秒让孩子快写作业然后发到群里争第一。起初还好,其他家长表示羡慕,还讨教高效完成作业的方法,“第一名”家长开心地介绍经验。
  
  后来班级一位小女孩的家长私聊老师,说女儿哭着要搬到学校附近去住,一问原因:家住得远,回家再写作业,有的同学已经写完了,同学说,家长群里从来看不到她第一名完成过作业。
  
  老师也很为难:怎样既不打消孩子、家长的积极性,又得考虑其他孩子、家长的感受。
  
  第3种>>>
  
  公开吵架型
  
  这群气氛还能好好交流吗?
  
  学校要开趣味运动会,三年级的孩子们卖力地练习,想为班级争光。两位小男生,因为谁更擅长跳大绳吵了起来,随之动了手,结果一个胳膊破了,一个头部缝了3针。
  
  头部受伤孩子的家长觉得对方的家长理应道歉慰问,可等到孩子快拆线了,也没等来道歉。于是,这位家长把儿子受伤的照片发到家长群,还附带了一条留言,用词激烈:远离背后下黑手的孩子,遇到不懂事的家长身心痛苦,要教育孩子真诚厚道等等。
  
  胳膊受伤那位孩子家长一看,虽没点名,可是班级孩子都知道是谁,于是也激烈地回应……
  
  这架,哪位家长都不太好劝,老师也是头疼不已。
  
  第4种>>>
  
  集赞、投票、卖东西的
  
  真不想给你“面子”啊
  
  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很流行集赞赢奖品。随后又吹起了投票“风”,孩子拍个艺术照,参加个特长班,家长都要拉票。临近中高考,求祝福的段子也会多起来。
  
  一位家长紧跟潮流,从集赞换礼品,再到为孩子拉票,全都发进了孩子的家长群。每天晚上让群里的家长汇报今天投了多少票,言语客气,很多家长碍于面子,不得不帮忙,但是私底下也在向老师抱怨这位家长的做法。
  
  一位家长说,早上有位家长将一个程序发到群里为孩子中考“求祝福”,随后一上午时间,居然接到了一百多条微信提醒,全是家长群里求祝福。
  
  还有的家长做代购,面膜、保健品等发到群里,还说自己家孩子在吃,效果好,弄得老师家长很无语。
  
  第5种>>>
  
  炫富型
  
  请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孩子,总是家长最多的牵挂。操心的不仅是学习,还有孩子能否拥有一个好人缘。有的家长替孩子行动起来,那就是给全班买零食。
  
  逐渐,这位家长的做法被普及,其他家长们纷纷效仿。今天这家买酸奶,明天那家买巧克力。起初只是在群里汇报种类,让家长别给孩子带重了。后来发展到买的什么品牌,从哪里带来的特产,都要提前发到群里让家长们围观。
  
  老师看出了苗头不对,考虑到孩子家庭条件不同,发展下去会形成攀比,于是谨慎措辞,表达了制止之意。可老师的善意却被家长一句话给噎了回来:“我们不差钱,班级1年的零食我家都可以承包了,不给别的家长添麻烦。”
  
  最后提示:
  
  孩子是很单纯的,家长们在群里别太复杂哦!
  
  请勿过度使用“家长群”。

上一篇:“教育孩子难”到底难在哪里?
下一篇:陪写作业,如何不“鸡飞狗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