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观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孩子成绩好坏居然与抽屉有关 ·孩子最渴望什么样的教育!? ·疫苗事件安全风险非常低可继续常规接种 ·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 ·为什么九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是谁害死了这位大学生? ·幼儿园不教孩子写字家长急 ·25种儿童疫苗大量非法流入市场 ·校园里办集市 小学生当掌柜 ·小学生攒够积分可免作业 ·网瘾少年如何变成奥数冠军? ·孩子给爸爸的成绩单是否触动了你 ·父母和孩子为何“势不两立”? 
 
专家视角 更多
·俞敏洪:如何让普通家的孩子更好的成长? ·陈鹤琴:怎样让孩子聪明能干? ·龙应台:父母要在“有效期”内教育孩子 ·王桂兰: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盛小云:家庭教育中需言传身教 ·刘长铭:决定孩子一生的是家庭教育    ·葛 欣: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和写作? ·陆士桢: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教育? ·尹建莉:童年需要“试误”和“不听话” ·顾明远:教育领域里的八大悖论 ·夏正林:父母给孩子拉票“拉”到啥? ·毕淑敏:告诉孩子什么是成功和幸福? ·资中筠:我们要学好中文的必要性?   
 
  教育观点
要鼓励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发表时间:2016-04-01 14:34:05  文章来源:搜狐母婴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比自己强,有的父母还把自己当年未能实现的理想、愿望强加给孩子。例如,他们当年想当画家、音乐家、律师、建筑师、或者想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实现这些梦想,他们就将自己的孩子当做实现这些梦想的接班人,让孩子帮自己圆梦,结果却给孩子带来许多限制和压力,让孩子感到疲惫不堪。
  
  刘芳将当年没能上大学视为一辈子的遗憾,孩子一出生,她就希望他能帮自己圆梦,希望他比自己强。刘芳不仅严格要求儿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儿子学习各种才艺。从儿子3岁起,她就给儿子报了钢琴班,后来又报了英语班和奥数班。由于家里不富裕,刘芳经常带着儿子挤公共汽车,风里来,雨里去,从不间断。最初儿子觉得挺新鲜,毫无怨言地跟着妈妈跑来跑去,但是时间长了,新鲜感没了,儿子开始厌烦了。
  
  儿子上初中以后,学校课程的负担越来越重,刘芳对儿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她要求儿子在学校的功课都要拔尖儿。刘芳常对儿子说:“我现在想找一份好工作非常难,都是因为我没有上过大学,你不能像我一样没出息,你一定要考上好大学。”
  
  儿子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埋怨道:“我的时间全被你占满了,我干什么都要得到你的允许。你没上过大学就非让我上大学,你做不好的事情为什么一定非要我来完成?”因为这些,刘芳和儿子经常吵架,母子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或许像刘芳一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但是像刘芳一样,很多家长在付出了很多之后发现孩子并没有朝自己想要的目标前进,他们对父母失去了最起码的理解和信任,他们表现出懈怠的情绪,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他们变得得过且过,变得不再憧憬未来。
  
  贺里从小就有一副播音员般的嗓音,他妈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理想是成为播音员,由于历史原因,妈妈的理想未能实现,因此贺里一出生就承担了妈妈的希望。贺里说:“妈妈要求我和她一起听广播、练朗诵,为了练‘嘴皮子’,我每天一大早起来就说绕口令。”但是贺里一直就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天生害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可是妈妈偏要训练他,经常让贺里当着很多人的面表演,每次在这种“演出”之后,贺里都要大哭一场。
  
  在妈妈的“逼迫”下,贺里和妈妈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终于,高考时贺里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愿报考北京广播学院,母子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贺里说:“妈妈的梦想是我这些年来心灵中最大的阴影,她让我一直成长在压力和痛苦之中,我不能再被她控制,我要尝试去走自己的路。”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如果让孩子追求他想要的东西,那么孩子就会乐在其中,并保持高昂的斗志;相反,有些父母一味把自己的梦想寄托给孩子,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也就使孩子失去了追求目标的激情。
  
  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实现他想实现的目标,他才会有积极性。如果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梦想不是孩子自己真正的梦想,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父母理解和尊重,孩子会产生逆反情绪和逃避心理;如果父母给孩子的期望太高,让孩子觉得实现无望,那么孩子会丧失信心,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严重的打击。这样的结果会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例如,沮丧、失落、逃避、厌烦等。
  
  因此,如果你真的期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就不要把自己的梦想转移给孩子,而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鼓励孩子去实现他自己的梦想。

上一篇:不要让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