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教实践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孩子给爸爸的成绩单是否触动了你 ·妈妈为孩子制定的作息表 ·广西16岁夫妻是如何结婚的? ·学校给学生发“红包”引褒贬 ·为何赴美留学三天被劝退? ·女孩如何考进世界最难进大学 ·儿童体内为何会有兽用抗生素? ·你自己扶不上墙凭什么“恨铁不成钢” ·为何拒绝耶鲁录取通知书 ·剑桥大学为何录取闫隽永 ·4岁儿子请离异妈妈吃情人节大餐 ·春节过完 留守儿童和母亲再次分离 ·儿童手表究竟有没有辐射?
 
专家视角 更多
·陈鹤琴:怎样让孩子聪明能干? ·龙应台:父母要在“有效期”内教育孩子 ·王桂兰: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盛小云:家庭教育中需言传身教 ·刘长铭:决定孩子一生的是家庭教育    ·葛 欣: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和写作? ·陆士桢: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教育? ·尹建莉:童年需要“试误”和“不听话” ·顾明远:教育领域里的八大悖论 ·夏正林:父母给孩子拉票“拉”到啥? ·毕淑敏:告诉孩子什么是成功和幸福? ·资中筠:我们要学好中文的必要性?    ·孙云晓:如何让孩子爱上书
 
  家教实践
父母和孩子为何“势不两立”? 
         发表时间:2016-03-11 09:49:31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
  
    一提到青春期亲子冲突,不少人立刻会联想到亲子关系紧张、子女叛逆和父母情绪失控。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亲子冲突几乎与初中生亲子关系对等。那么,亲子冲突是否普遍存在于初中生及其父母之间,并对亲子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对全国2万余个初中生家庭的调查发现:初中生亲子冲突普遍存在并具有阶段性特征,多数冲突对亲子感情、父母权威和亲子沟通并未造成破坏性影响。
  
  个人选择方面冲突多,原则性问题逐渐认同父母
  
  调查发现,超八成家长和学生均认为亲子间不同程度地存在亲子冲突。其比例均随年级升高呈直线上升趋势,初三到达最高水平。初中生亲子冲突呈现出三大特点:
  
  涉及面广,几乎涉及初中生生活的每个方面,其中超过六成的家长认为在“玩电脑/游戏”和“学习”两方面最易与子女发生冲突,43.15%的家长认为在“生活习惯”上易与子女发生冲突。
  
  女生更易与父母发生正面冲突,常见九个方面的亲子冲突中,女生有七项的比例均高于男生,其中由家务、偶像崇拜所引发的亲子冲突最为突出。女生与父母主要是外显、频繁的言语冲突,男生则以较为内隐、以消极抵抗的亲子冲突为主。女生的冲突更易被亲子双方所感知,也更易获得相互了解与解决的机会,其危害性反而相对较小。
  
  母亲更易和子女发生冲突。九项亲子冲突原因中,母亲有五项数据的比例均高于父亲,其中母亲与子女在学习、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最为突出。
  
  初中生亲子关系还有显著的阶段性特点。随着年龄增加和自我意识及私领域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在学习、交友、花钱、隐私、偶像崇拜等“个人选择”方面更易与家长产生矛盾;而随着是非判断能力增强,对生活习惯、上网娱乐等“原则性问题”有了客观认知,能逐渐认同父母的是非评判,意识到父母言之有理,在这方面产生亲子冲突的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
  
  过半初中生认为“父母不能理解我”
  
  初中生在情绪中往往会表现出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的不一致,不愿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需求,更渴望获得来自家长主动的关照和理解。而此时,如果家长未能及时发现子女这种情感变化,则极易引发子女对家长的不满,并最终导致亲子冲突。
  
  调查中,初中生获得父母情感支持的需求十分突出,并随年龄增长呈直线上升趋势。
  
  初中生最希望和爸爸一起做哪些事?在“情感支持”(和我分享心事和秘密、拿不定主意时帮我分析、受委屈和挫折时给我支持等)和“娱乐消遣”(一起运动、一起探险、玩游戏、和爸爸单独旅行等)两方面的十件事情中,“受委屈或挫折时给我支持”和“拿不定主意时帮我分析”排在前两位,分别为46.55%和40.98%;而“一起运动”“玩游戏”等的比例则相对较低,分别位列第3、第8位。可见,与消遣娱乐相比,初中生更希望获得来自父亲的情感支持,其中女生对父亲情感支持的需求意愿更为强烈。
  
  那么,家长是否察觉到子女的这种情感需求变化并在教育行为上有相应的改变呢?
  
  调查发现,子女获得父母理解这一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大部分父亲与子女一起做上述十件事的比例均低于孩子的期望,还有18.61%的父亲选择“上述十件事情都很少做”。当问“和父母沟通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50.39%的初中生认为父母不能理解我。
  
  可见,初中生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并未伴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而是更倾向于内隐的情感需求,这种变化往往易被部分家长忽视,从而导致亲子冲突。
  
  六成初中生渴望家长的情绪情感支持
  
  成为一个自主的人、一个自我支配的人,是青春期的一项基本发展任务。在择友、学习这两个重要事件中,初中生的自主性增强体现在哪些方面,又是如何触发亲子冲突的呢?
  
  调查显示,在择友方面,超过10%的初中生明确表示不希望父母干涉自己和朋友的交往,他们看重的是与同伴兴趣爱好相近、观点一致、性格相投和外表,而家长则更看重孩子朋友的学习成绩、人品、家庭条件和家境相似等个人条件,二者存在明显差异。
  
  在学习方面,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强烈,高达63.21%的学生最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肯定”,渴望得到家长的情绪情感支持。18.29%的学生希望能自己管理学习,较抵触家长的过度关注与关心。希望家长买学习资料或报班、辅导功课的仅分别为3.96%和5.59%。
  
  与孩子的期望相反,家长中做得最多的是督促孩子学习(30.44%)和买学习资料或报辅导班(21.25%),两项合计超过一半,这又恰恰是子女最不希望家长提供的“支持”,亲子双方的供求偏差,势必引发亲子冲突。
  
  青春期自主性增强是否危及父母的权威呢?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5%的子女认为家长“非常合格”或“比较合格”,83.50%的子女认为母亲在“家庭责任”上做得很好。其中,认为父亲和母亲非常合格的比例分别为65.76%和55.54%,均超过五成。超过20%的学生最崇拜的人仍是父母,31.09%的初中生认为父母亲是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
  
  初中生对父母单向权威日益敏感,力争双向平等和更多的自主性。由此引发的冲突应被视为青春期子女自我建构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而并未危及父母权威,初中生对家长在生活、工作等各个层面的肯定,无疑是家长魅力型权威的全面彰显。
  
  大部分冲突由沟通方式和供需矛盾导致
  
  初中阶段,家庭成员共同参加的家庭活动比小学时明显减少。初中生家庭组织旅游、郊游、聚会等家庭活动的频率较少,“几乎每周都有”和“半月一次”的比例仅分别为8.64%和10.03%,“很少组织”的超过一半。亲子沟通机会减少是否直接导致亲子间沟通出现阻碍?调查发现,当初中生面临心理压力或负面情绪时,并不希望父母花大量时间或者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而更希望父母将自己视为独立个体,给予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的机会。可见造成青春期亲子间沟通困难的并非时间因素,而是沟通方式。
  
  但实际上,子女不开心时,52.91%的家长第一时间做得最多的是“耐心开导”,让他自己消化的仅为18.13%。亲子间供与求矛盾再次出现,亲子冲突一触即发。
  
  数据显示,亲子间出现意见分歧时,往往是“子女据理力争”(47.38%的子女会努力争辩,说服家长)“父母极力说服”(61.52%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讨论,32.67%的家长会想各种办法说服孩子),亲子沟通极易由“问题讨论”转向“言语冲突”。
  
  那么,家长的沟通方式跟不上子女变化是否会对亲子沟通构成障碍?调查发现,家长仍是初中生沟通和信任的第一对象,在选择兴趣班和辅导班的日常事务或第一次遗精(月经)的隐私问题上,均有一半初中生会与父母商量。另外,尽管朋友是初中生有心事时的第一倾诉对象,但位列第二的就是父母,可见亲子冲突并未对亲子沟通造成实质性的障碍。
  
  综上所述,青春期亲子冲突应被视为初中生认知发展和个性社会化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初中生才能具备走向成人的各种能力。它既是亲子间关系转变的一次考验,更是促进初中生全面成长、构建更为成熟的亲子关系、建立全新亲子沟通模式的契机。

上一篇:教育孩子七种最不可取的方法
下一篇:批评孩子要谨记“六个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