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社区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亲子社区
幼儿敏感期时我们如何做?
         发表时间:2016-01-19 13:59:00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什么是幼儿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受内在生命力的驱动,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幼儿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释放出内在新的生命力,进入下一个敏感期。
  
  当敏感力产生时,幼儿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其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热情,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这段时期被称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根据敏感对象不同,幼儿一般会经历九大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和文化敏感期。
  
  敏感期对幼儿成长有什么作用?
  
  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认为,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幼儿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一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
  
  在幼教的过程中,包括幼儿所有的知识、技能、品格、情商、创造力,以及其最终与人交往的社会性、独立性,比较初衷的创造力都是在0—6岁期间开始发展萌芽的,因此,这个时期对幼儿发展特别重要。
  
  父母应该如何认识幼儿敏感期?
  
  幼儿需要在体能、智能和心理能力三方面需要平衡发展。幼儿早期的系统、平衡的发展是他未来获取幸福生活的基石。敏感期这件事,父母同样需要从三维的角度,系统地去理解。当敏感期到来,父母要给他输入的绝非一个东西,而是一套东西。
  
  比如,在语言敏感期,很多人说幼儿学英语好,父母就不能仅仅只是送他去学英语,更重要的是需要帮他开拓眼界,让他了解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中蕴含的精彩,甚至需要用游戏、真实体验等方式帮助他理解。如此,父母要帮幼儿建立一个思维模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父母要知道,让他学到一点儿知识,会背几个单词不难,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
  
  “敏感期”是一座桥梁,可以帮助父母在幼儿的成长的道路与其更好地沟通。如果可以敏感地捕捉敏感期,就能更好地读懂幼儿,顺应其的发展需求,恰当地提供帮助。如果没有搞清楚而过度“用力”,反倒会拔苗助长。
  
  父母该如何陪伴幼儿度过敏感期?
  
  尊重幼儿为有能力的个体
  
  幼儿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幼儿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父母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他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父母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幼儿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
  
  当幼儿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和尝试。
  
  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幼儿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父母应放手让他自己做,避免干预,但这并非要丢下他完全不管,而是要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幼儿的敏感期是其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推动力,每一次敏感期的过去都会让他对身边的事物有新的认识,把握幼儿敏感期,融入蒙台梭利教育精髓,根据其各个敏感期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就能使他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上一篇:不懂得亲子沟通五类妈妈
下一篇: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