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校探索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家校探索
为啥你的孩子没能更优秀?
         发表时间:2016-05-23 14:04:25  文章来源:一起课堂
 
  各位爸爸妈妈们:
  
  我知道你们很关心孩子怎么吃身体才会更健康强壮,关心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棒,关心买什么书籍什么玩具,才能把孩子的智力开发得更好。
  
  好,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要问你们三个问题:
  
  1、你懂得如何跟你老婆/老公相处得融洽,夫妻恩爱吗?
  
  2、你拥有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并为之努力奋斗吗?
  
  3、你知道如何学习,让自己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不落伍吗?
  
  先不用急着回答。等看完全文,再来回答也不迟。
  
  很多家庭,很多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不是不对。但却搞错了重心。家庭的中心永远应是夫妻二人,而不是孩子。
  
  夫妻的和谐才是整个家庭的基础。夫妻的恩爱才是家庭运转的核心。夫妻的生活重心,应该放在整个家庭,而不是锁定在孩子身上。
  
  在以夫妻为核心的家庭中,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夫妻感情和睦,沟通顺畅,对待问题态度一致,家庭团结高效,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持久稳定的养育环境,不易发生离婚家暴出轨等事件。
  
  2.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会是家庭的核心。孩子能顺利培养起自己的社会感,不易以自我为中心。
  
  3.夫妻的和谐恩爱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亲密关系范本,从小看着父母如何处理冲突,经营关系,孩子长大后待人接物都能从中受益。
  
  4.夫妻不会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二人都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相应对孩子的期望也就越发淡泊,孩子得到的更多是鼓励和指点,而不是压迫与干涉。
  
  5.父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不断学习,赶上时代,不至于全身心投入孩子而将自己的世界荒废。思想开放,能够与不同阶段的孩子沟通,做孩子一生的挚友。
  
  6.父母和睦的关系能够减轻孩子一生的负担。幼年时他不必为了调和父母的矛盾而担惊受怕提前早熟,成年时他将得到父母坚实的后盾,中年时,父母能够互相照顾陪伴,身心健康,他将省去一大部分照顾老人的负担。
  
  ……
  
  以夫妻为核心的家庭,好处不局限于以上几点,其作用于孩子的影响,将贯彻他一生。
  
  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国式父母,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就将关系的重心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仿佛他们已不再是恩爱的情侣,而是经营生意的合伙人。围绕着孩子,他们站定各自的阵营,都向孩子投去大量的情感联结,但就是不联结他们自己。无数的隐患由此而生。
  
  中国式家庭里的孩子,很多从出生就在为父母的不合付出代价:
  
  幼年,被呵护着长大,成为家庭的中心来填补父母感情的空白;
  
  童年,被重点关注和照顾压得喘不过气,要考取好成绩来补偿父母自己被挫败的事业心;
  
  青年,被催促成家立业,按照既定轨道生活,失去探索自己生命的可能性来成就父母的掌控欲;
  
  中年,被父母老迈、争吵、不快乐的生活所影响,一边劝架、调解、阻拦被骗、教用微信,一边在心里暗自担忧,自己的老年是否也会变成一个需要照顾的大孩子,无法自立,无法学习。
  
  不要老觉得孩子给你们添了多少麻烦,让你们多不省心。做父母的,只要不给孩子添麻烦,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把自己的人生拾缀清楚,跟另一半该干嘛干嘛,给孩子适当的爱和鼓励,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一般没什么大问题。
  
  最怕那种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全家总动员,我宝宝今天多吃了半碗饭也要发朋友圈的。旁人看着都累,何况那个一举一动都被拿到放大镜下面研究的小孩子呢。
  
  为人父母,想要孩子过成什么样,先把自己过成那样。孩子会有样学样的,他不会让你操心太多。

上一篇:为什么老师“不敢”批评孩子了?
下一篇:如何不让“弑母”悲剧重演?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