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剖析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案例剖析
为何孩子做错事还撒谎?
         发表时间:2016-04-14 14:47:43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宁宁今年7岁,很淘气,常常摔坏或弄坏爸爸的电脑。而每次“破坏”行动之后,宁宁都说是昨天来的小朋友干的,或者是前天来的小姐姐弄的。妈妈逼问得越是紧,宁宁的谎话越是多,实在找不到人抵赖,甚至会说是家里的小狗狗干的。妈妈对此又是哭笑不得又是苦恼,她担心这样长期下去,宁宁会变成谎话大王。
  
  宁宁今年读一年级了,班主任李老师也发现宁宁这个毛病,但李老师和宁宁妈的做法不一样。每次在学校里犯了错之后,宁宁虽然也不愿意承认,但是只要李老师微笑的看着宁宁,孩子马上就低下头,老老实实地对李老师说:“老师,对不起,刚才是我把同学推倒的。”
  
  李老师也很少十分严厉地批评宁宁,而是和颜悦色地告诉他:“我知道这是你做的,这不要紧,老师希望你下次不要这样了。”
  
  对照李老师的做法,宁宁妈妈一下子明白了。宁宁之所以在自己面前撒谎,是因为每次宁宁犯错之后,妈妈都会很严厉地批评惩罚他,这让宁宁很害怕,所以会撒谎抵赖。
  
  心理学家发现,3岁以上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很明白自己做错了某些事情,他们之所以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谎称是别人干的,往往是害怕自己承认错误后会受到家长的惩罚。
  
  所以,对于这类情况,父母最好告诉孩子:“虽然你做了让妈妈不高兴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告诉妈妈,妈妈就会原谅你,然后,我们一起解决!”这样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做错了事情之后把焦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如何逃避“责备”上。它会使孩子更容易学会承担后果。孩子也会因此更加信赖家长,并且很有安全感。
  
  01、作为父母,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很难接受孩子犯错误。一旦犯了错,父母往往严厉指责,甚至对孩子失望、放弃。这样的做法常常会让不小心犯了错的孩子不敢面对自己,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而撒谎、推诿责任。所以,家长学会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误,要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有“过失”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爸爸妈妈能正确处理,这些“错误”恰恰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
  
  02、当孩子犯错,惩罚要适度
  
  无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是有羞耻心的,当他意识到自己犯错后,就会感到愧疚、自责,本能地接受惩罚,所以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惩罚,比如让孩子面壁思过、取消节假日出游计划等等,孩子也会坦然接受,并且加深他对错误的记忆。
  
  但是,爸爸妈妈要记住,要惩罚,不要打骂,更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孩子,这样做除了彰显你为人父母的浅薄尊严和面子,一丁点好处都没有,更会让孩子觉得很丢面子,甚至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孩子一冲动,就更加不会给你面子。
  
  03、帮助孩子承担责任
  
  当孩子犯了错,仅仅惩罚是不够的,惩罚只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了,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是怎么弥补自己的错误。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
  
  当孩子上学忘了带水彩笔,哭着喊着给我们打电话时,我们不应该第一时间想着给孩子送过去,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怎么才能借到一盒水彩笔呢?
  
  当孩子打破了邻居家的花瓶,我们不应该自己忙不迭地赔礼道歉,而是应该陪着孩子去道歉,给孩子出主意,用他的劳动来赔偿邻居的花瓶。
  
  孩子犯错,其实也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就看爸爸妈妈怎么去把握。

上一篇:为何男孩捡到50元想上交?
下一篇:为什么你越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