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剖析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案例剖析
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发表时间:2016-04-11 14:10:21  文章来源:新浪育儿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母亲给孩子买了一包饼干,孩子拿过饼干就自己吃起来,全然没想过与妈妈分享。妈妈说自己也想吃,可孩子却不同意。于是,妈妈故意咬了一口孩子手里的饼干,没想到孩子却大发脾气,非让妈妈把饼干吐出来不可。这让妈妈无比难过:“这孩子真没良心,我对他这么好,什么都依着他,有点好吃的都留给他,他却一点都不懂得对我好。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
  
  这位家长的感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与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是被爱却不肯对外付出?其实,这不能怪孩子,完全是家长溺爱孩子、不注重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造成的结果。
  
  儿童学研究表明,爱心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善良且有同情心。婴儿在一岁前就会对别人做出情感反应,如遇到有孩子哭,他会一起哭;两岁的孩子在看到别人哭时,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五六岁的孩子会懂得怎样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所有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现。可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没有爱心了呢?原因就在家长身上。
  
  首先,现在的父母往往都重智轻德,认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聪明才智上超过别人,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
  
  其次,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往往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爱心的培育。结果就造成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不知道怎样表达爱,缺少对社会及他人付出的品质,甚至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你生了我就要对我全权负责。这也就导致孩子丧失了爱的责任和能力,不懂得爱、体谅和感恩。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只有在爱别人的过程中才能够培养出孩子爱的能力,使孩子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与爱的幸福。如果父母只是单方面给予孩子爱,却不让孩子付出爱,孩子就不会感受到爱别人的愉悦,这也就在无形中中断了对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缺少爱的培育,不仅会导致孩子爱的缺失,甚至会使孩子在过度的关爱中丧失抗挫折能力,稍不如意就离家出走、轻生或报复他人,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痛苦,也不会想到父母对其含辛茹苦的付出,更不会想到自己辜负了国家、社会的培养。
  
  另外,社会中表现正面、充满关爱的故事和影片缺失,并且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这些也将孩子的世界引向了冷酷、残忍和自私。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有效培育孩子的爱心,让爱与仁慈消减掉负面信息对孩子的影响,使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付诸爱的行动。
  
  “爱”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于孩子,我们不但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被爱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爱别人。只有在“爱”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下,我们的下一代才可能健康地成长。因此,家长在给予孩子爱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一、我们可以通过给孩子讲解父亲节、母亲节、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父母生日等节日,鼓励孩子献上自己的爱心。一句祝福,一份自己做的小礼物,一杯爱心水,一次家务的分担……都是孩子爱的付出。父母在欣赏肯定孩子付出的同时也可以使孩子体会到付出的愉悦。
  
  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培养孩子爱的能力。一次公交车上的让座,一个搀扶摔倒小朋友的动作,一次向灾区的捐献,一次对孤寡老人的慰问……都可以在无形中培养起孩子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
  
  三、用自己爱的行动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捡到东西主动找寻失主,帮邻居阿姨拎重物,对别人的失误进行善意的提醒……父母随时随地的爱的行动,都会给予孩子爱的引领,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孩子的爱心就会得到很好的培育。
  
  四、接受孩子的爱。当孩子主动提出帮你洗碗时,当孩子给你倒了一杯茶水时,当孩子主动给你分享他最喜欢的巧克力时,请你欣然接受并谢谢孩子。你的欣赏与肯定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充满力量和自信,他会慢慢把这份爱扩大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很多父母往往会忽视孩子爱的付出与表现,甚至会打击孩子表达爱的信心。比如,爸爸妈妈在客厅说话,孩子在屋子里做作业。孩子想父母说这么久一定渴了,就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水。没想到却换来妈妈的责备与爸爸的怀疑:“你是不是想借机偷听我们说话?”试想这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孩子今后还会主动给你们倒水吗?父母这样的态度如何能培养出孩子的孝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呢?
  
  还有一些家长在看到孩子吃东西时,经常会对孩子说:“给我吃一个好不好?”当孩子愉快地答应并递过来一个时,家长却说:“宝宝真懂事,谢谢你!妈妈不吃,留给你自己吃吧!”这样看似在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实际上只会适得其反,孩子会觉得大人的世界很奇怪,久而久之就会真的不懂得与人分享。
  
  五、适当示弱,给予孩子付出爱的机会。不要再以爱的名义包办孩子的一切,剥夺孩子爱的机会和权利。让孩子帮忙做做家务、与孩子一起吃他爱吃的东西、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孩子会在心疼父母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会在感恩父母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的爱。
  
  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生命或事物的爱”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在“自我实现论”中强调“完美的人性”,意思是说,只有拥有爱心、懂得合作、求知才能够有效激发出人自身的潜能。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未能给予其爱的能力的培育,就会使孩子失去爱、安全感和尊重,自然也就很难促使孩子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可见,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意味着既要能接受爱,更要能给予爱。所以,为了帮助孩子成就美好的未来,家长必须从一开始就注重对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
  
  “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孩子之所以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爱,是因为身为父母的我们没有在孩子的心田种下爱的种子。让我们审视自己的言行,让我们修正自己的不足,让我们负起自己的责任——从现在开始,在孩子的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让我们用心培育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在懂得爱、接受爱的同时,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爱是一种能力,学会爱能让孩子更加坚强和善良。当父母能够通过点滴小事不断给予孩子爱的示范与引导时,一粒粒爱的种子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孩子心中不断成长的爱的力量会使其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孩子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和灿烂!

上一篇:为何说夫妻关系影响孩子?
下一篇:如何给孩子零花钱?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