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剖析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案例剖析
如何帮孩子学会合作分享?
         发表时间:2016-04-06 08:34:49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昨天,妞的小伙伴ZZ到家里玩,前半段很欢畅,俩人把家里的玩具逐一翻出来把玩,嬉笑不断,后半段开始拼轨道,刚开始只找到一辆火车,妞过来找我说,还有很多的火车呢?我在另一个储物盒里面找到了三辆,于是她们有了四辆火车,但是妞一会儿却跑到我身边,不开心的表情,我问怎么了?她说ZZ不给她火车玩。
  
  在两个妈妈的协助下,四辆火车最终分成了两个小分队,一人两辆,在轨道上玩起来。可是临分别的时候,一个表示不想再来了,一个表示不想再邀请了,俩人兴高采烈地见面,略带怨气地分手。我在心里暗暗好笑,小孩子们的聚会大抵如此吧。
  
  和ZZ说再见后,我和妞回到沙发上坐下。我问她为什么不想再邀请ZZ到家里来玩了,妞说:“她不给我玩火车。”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教育”时机,因为小妞是偏内敛的,常常是事后反应。我希望帮助她在和同伴相处时能更及时大方地表达自己想法。
  
  我说:“现在我是RR,你是ZZ,我们来演玩火车好不好?”
  
  她说好,还马上拿来了两辆火车做道具,一红一绿。
  
  我们在沙发上躺下来,开始角色表演。
  
  第一个回合,妞扮演自己,我扮演ZZ。
  
  妞:“给我一辆火车好吗?”
  
  我:“不行。”(我问妞,当时ZZ是怎么说的,妞说是“不行”,于是我照搬)
  
  妞:“这里玩具是大家的,要一起玩。”
  
  我:“不行,我要玩的。”(我的第一反应)
  
  我在扮演中觉得妞这句“这里玩具是大家的,要一起玩”如果放在公共场所是很好的,但是在家里这个场景中就不是最恰当的了,因为玩具是她的,不是公共的。小伙伴来家里要一起分享着玩,这是一定的,但她不缺分享意识,反倒是物权意识的巩固,她需要加强。
  
  于是我建议她说:“这两辆火车本来就是我的,请把这辆红色的还给我。”
  
  她照我学:“这两辆火车本来就是我的。”
  
  我:“然后呢,还有一句哦。”
  
  妞:“请把红色的这个还给我。”
  
  “是我的”“请还给我”,是我希望她在维护自己玩具时能掌握的两句话。
  
  基于我们俩长期在一起嘻嘻哈哈的亲密关系,虽然我在尝试“调整”她的反应模式,她却一点也没有抗拒,而是很开心地和我互换角色一遍一遍玩对话游戏。
  
  轮到我扮演她的时候,我会让自己的语言很果断有力:“这两辆火车本来就是我的,请把红色的这个还给我。”
  
  她在扮演自己的时候,逐渐把“玩具是大家的”这句撤掉了,“是我的”说的很干脆,但是“请还给我”这句却经常接不上。我想这两句话可能意味着两个状态,第二句暂时有困难,再等等吧。
  
  就这样一遍一遍,乐此不疲,至少来了20次。
  
  然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晚饭后,我在收拾餐桌,她忽然笑嘻嘻地跑到我面前说:“我是LL妈妈。”
  
  我立刻明白了这句话的前生后世。LL妈妈特别喜欢她,有一次开玩笑说要带她回家住几天,当时把她吓得哇哇大哭。事后她曾经主动回忆起这件事来找我“疗伤”,我们用的就是角色扮演。我猜她想起来这件事很可能是因为下午我们俩也是用的来回角色扮演这种方式。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演戏,一会儿她是她自己,一会儿她是LL妈妈,她特别享受后者,因为我会哭着找妈妈(她),然后她抱着我各种温柔安抚。
  
  通过多次和她的互动,我发现角色扮演是了解孩子、帮助孩子的极佳方式,诀窍是父母一定要进入角色,既能蹲下来演孩子,也要能站起来演成人;忌讳的是父母一直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因为那样就无法体会孩子心中的困境。
  
  看专家怎么说
  
  2-6岁的幼儿,自我概念开始形成,不过这个时期的自我概念非常具体,自我介绍通常是名字、外貌、拥有物和日常行为等,如“我是小明,4岁了,我有一辆红色的汽车,我把它开得很快。”
  
  幼儿的自我概念与具体的拥有物和行为的联系非常密切,他们会花大量时间捍卫自己对物品的占有权。儿童的自我概念越强,他们对物体的占有欲越强,如宣称某些物品是“我的”。
  
  逐渐增强的自我概念也使儿童在解决争夺物品的冲突、共同游戏、简单的问题解决方面学会合作。
  
  成人需要将幼儿的自我概念建立和学会合作分享这两方面的发展都考虑在内。例如,教师和父母会把幼儿的占有欲看作自信的标志(“是的,那是你的玩具”),并鼓励他们做出妥协(“但你是不是能让别人玩一会儿呢?”),而不只是一味地要求分享。

上一篇:孩子是如何被毁掉的?
下一篇:如何让孩子破涕为笑?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