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剖析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案例剖析
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如何被破坏的?
         发表时间:2016-03-18 15:44:29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案例一:
  
  不考虑孩子当下的兴趣,勉强孩子共读
  
  家长: 宝贝,妈妈来给你讲个故事。
  
  孩子:我现在不想听故事,我在搭积木。
  
  家长:来吧,这个故事很好听哦。
  
  孩子:唉,好吧。
  
  这般之下,孩子只好无奈的起身。
  
  类似的对话,是否曾出现在你们家中?被强迫“邀请”来和你一起读书的孩子,你是否发现他的注意力并不在你读的书上,可能目光还在未完成的积木城堡上游离,可以想见,这会是一次激不起孩子太多热兴趣的共读。
  
  如果共读常与“被打断游戏”联结在一起,不但共读原本美好的初衷,如“享受亲密的亲子时光”“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以及视野”等等,无法让此刻的孩子感受到,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对共读产生厌恶。
  
  修正方法:
  
  除阅读,TA还需其他更丰富的体验
  
  我们常说,阅读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像俗话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应该有读书之外的更多体验,比如游戏、远足等等,这样才让孩子过得更快乐、更健康。
  
  那么,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安排阅读时间呢?一天中的共读时间,可以选睡前固定一段时间(比如每天不少于20分钟),让约定的共读时间成为孩子每天的期待。其他的时间,随意就好。
  
  案例二:
  
  书籍选择,以家长自己而非孩子为导向
  
  孩子:妈妈,你给我读读《好饿的小蛇》吧。
  
  家长:哎呀,你都6岁了,还看这么幼稚的书啊,这本你2岁的时候就看过了呀。
  
  孩子:那你给我读读《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吧。
  
  家长:你现在长大了,还是一起来看看《昆虫记》这样的科普故事吧。
  
  孩子带着书,一声不吭地转身走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常常把那些自己认为有用或者适合的书捧到孩子面前,而很少问孩子是否真正喜欢。
  
  如果孩子长期对阅读的反应冷淡或者干脆不喜欢,大人们就常常会给孩子贴个标签:我家孩子不喜欢阅读。而没有思考过,孩子为什么不喜欢阅读。
  
  修正方法:
  
  选书,要兼顾孩子的兴趣
  
  如果把孩子喜欢的书带到孩子面前,和他们一起阅读,真正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很少。为孩子选择共读读物时,如何既兼顾到孩子的喜好又有所引导呢?
  
  可以和孩子在每天约定阅读数量时,一部分由孩子自由决定;另一部分,交给爸爸妈妈选择。
  
  案例三:
  
  共读时,不停发问
  
  家长:看,小蓝和小黄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家长:玛德琳是哪个国家的小朋友啊?看,这个著名的建筑叫什么?
  
  家长:好了,宝贝,《小黑鱼》的故事讲完了。告诉妈妈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刚刚还沉浸在美妙故事中的孩子,仿佛如梦初醒般开始磕磕碰碰地回答问题、总结道理……很多家长给孩子读书时,总是希望孩子记住什么或者知道些什么,如果不提问题或提醒孩子注意,书就像没读过一样。
  
  请大家再试着回想一下小时候的经历吧:爸爸妈妈答应带我们去公园或动物园玩,去之前如果特别叮嘱我们要注意观察,因为回来要好好写篇作文,是不是我们的快乐和期待都会打折?玩得战战兢兢?生怕漏掉什么会被拷问?
  
  阅读中频繁提问也是这样。当提问变成阅读中的常态,孩子往往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伴读者可能会提的问题上,而忽略其他可能吸收的滋养。
  
  久而久之,阅读就不再是一样快乐有趣的事情,而变成一种负担,最终导致孩子对阅读提不起兴趣。
  
  修正方法:
  
  让孩子从阅读中感受单纯的快乐
  
  记住什么和知道什么,远远比不上阅读中进入书中、感受到什么更重要。把阅读的快乐还给阅读本身,让孩子从阅读里感受单纯的快乐,让阅读带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案例四:
  
  识字后,强调孩子自主阅读
  
  孩子: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
  
  家长:你不是认识很多字了吗?你完全可以自己读啊。
  
  当孩子识得一些字后,你是否经常让孩子自主阅读?可你是否还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从未学过的文言文时的感受?那也是每个字都认识,但整篇文章在说什么,有时你却并不一定懂?
  
  所以,对孩子来说也一样,认识书本上字和理解字所表达的意义并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就算不认识字,没有人给他们朗读时,他们也会通过绘本中的图画,大概感知故事的内容,但是阅读的乐趣和对故事的理解肯定会大大打折。
  
  修正方法:
  
  即便TA识字,也请留出共读时间
  
  读懂一本书不仅需要一定的识字量,还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所以,我们建议,即便孩子识字了,也请留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读,因为在这过程中,孩子可以随时向你提问他还未明白的地方,这样也更助于他阅读力的提升。
  
  当然,对于即将上小学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识字量,可以有一些自主阅读,但仍建议父母拨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读,帮助孩子逐渐过渡到完全的自主阅读。
  
  案例五:
  
  用故事音频代替共读
  
  孩子: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
  
  家长:不是给你买了故事音频吗?放给你听哦。
  
  孩子:可是,妈妈,我觉得你讲得比较好听。
  
  家长:怎么会呢,音频里的阿姨讲得多动听啊,妈妈还有别的事要做呢。
  
  现在世面上可供挑选的故事音频,种类繁多。有些家长怕自己普通话不标准或是感觉没有时间给孩子读故事,就买来很多故事音频代替每日的共读。
  
  但是却会发现,孩子常常对音频里的故事不感兴趣,仍自顾自玩耍;而当换成自己给孩子读故事时,尽管不如音频里那样字正腔圆,孩子却依然听得津津有味。
  
  修正方法:
  
  再忙也请不要拒绝孩子共读的需求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声音就是世上最有温度最动听的。所以,即便再忙,也请不要拒绝孩子的共读需求。
  
  睡前抽十几二十分钟,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吧。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共读,不仅在于读书本身,还在于和父母依偎在一起共享的温暖、踏实和安全感,这些都是任何一种音频都无法替代的。

上一篇:孩子为何缺乏勇气?
下一篇:孩子为什么会受欺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