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校探索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家校探索
如何改掉孩子的粗心问题
         发表时间:2015-10-10 10:50:10  文章来源:网络
 
     

        有的孩子总是把自己的成绩不好,归结于自己的粗心造成的,“这些我都会,就是考试的时候爱粗心。”有一些家长反馈:“我家的孩子接受知识很快,就是做题时粗心,不是忘这就是漏那的,总是不能得到满分。”这就是笔下误,也是眼高手低造成的。

        这的确不是孩子的智力问题,而是孩子的习惯问题,这是一个日积月累形成的惯式,试想一下将来孩子考大学的时候也是凭借一场考试,到那时候你的成绩不好,还要归咎于自己的粗心吗?你还会说:“那些题我都会就是自己太粗心了,没有考好。”但是你面临的却是什么大学都不能上。大学的大门向你关闭了。这就是粗心带来的后果。

        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就是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我们来看看孩子爱出错原因有哪些:

        (1)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由于孩子的的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很多孩子在做题时都有不细心的表现,这是大多孩子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毛病!作为老师和老师应该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出发,培养孩子的细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2)答题不细心、粗心,一般有习惯性的原因,不熟练的原因,不理解学习内容的原因,其他事情的干扰等原因。

        1、习惯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行为上,作业丢三落四,马马虎虎,甚至考试当中也是草草了事,在任何学科上大都这样,甚至在日常生活上也是这样。习惯性的原因,必须从日常生活习惯着手训练,时时处处要求自己做事情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头绪,有程序,有步骤,有方法,按部就班的进行。日常生活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他(她)的学习行为,有了好的生活习惯,也会迁移到学习的行为当中。

        2、不熟练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对陌生的、新学的知识上,因为做得少的,练习的次数不多,尽管当时会做,但因为手生,到了考试的时候,还会出现自己不知道哪里会出现错误,甚至自己错了也不知道,当老师提示出来的时候,自己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现在不少同学认为只要知道了,就是学会了,没有注意到知识的复杂性、规范性,当知识积累的多了,就很容易相互混淆。多做练习,熟能生巧,也能保证正确率。一定不要让孩子产生厌倦感,应付了事,这样会适得其反。“长流水”贵在坚持,每天做一两道题即可。

        3、不理解的原因,这不仅仅表现在新学的、陌生的知识上,有些问题会经常出现,经常犯错,因为他对出错的原因不明白,只是改过或者记住了正确答案,等下次再考试的时候,又忘记了,所以也会出现粗心。

        不理解的原因,也不是很难解决的。重要的要求就是要理解学过的知识,特别是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错误,不仅知道正确答案就可以了,而且要认真地弄清楚为什么自己的答案错了,错在哪里,正确的答案的理由是什么,不仅要求这一个题目会做,而且类似的题目都能够做得出来,能够找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才算是真正的学会了。

        4、其他事情的干扰,主要表现在练习或者考试当中,由于受到一些外界环境或者自己内心的一些其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的吸引,对面前的知识处理得过于潦草,也会出现粗心的问题。其他事情干扰的原因,关键要求学生进入小学学习,要割断一些其他不利于学习的事情,特别是容易引起自己特别兴趣的事情。

        粗心的问题,不是一时半晌就能够解决的,尤其是习惯性的、理解性的、干扰性的,要改变的是人的品质,这需要长期坚持才行。形成一种好习惯,一种好的品质,比考试中多得几分,多上几名都要好得多了。

上一篇:幼儿园不是改造孩子的学堂
下一篇: 早期阅读对儿童的重要性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