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孩子性教育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孩子性教育
“翠鸟移巢”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3-07-30 14:52:36  文章来源:新浪网 赵忠心
 

  娇惯溺爱孩子,有百害而无一益,这是已经被无数活生生的事实所充分证明了的真理。

  说心里话,广大家长也不想娇惯溺爱孩子,可究竟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呢?“溺爱”和“真正的爱”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往往弄不清楚。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相当复杂的,很有讲究,值得做父母的认真思索和领会。

  翠鸟盲目移巢铸成“丧子之祸”

  我先给家长讲述一个寓言故事。这个寓言故事出自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一书。

  说有一种鸟名叫“翠鸟”。因为这种鸟以鱼虾为食物,所以也叫“钓鱼郎”。这种鸟非常漂亮,额部、颈部、肩背部的羽毛以苍绿、暗绿色为主,耳边的羽毛是棕黄色,颊部和喉部为白色,翅膀大部分为黑褐色,而胸部下方则为栗棕色。那真是“五颜六色”,特别好看,让人赏心悦目。

  据说,有一只翠鸟要产卵,为了避免灾祸,起初,是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树梢的高处。当它孵出小翠鸟之后,翠鸟妈妈非常喜爱。因为小鸟还没有长出翅膀,不能飞翔,翠鸟妈妈生怕它的小翠鸟从高处掉下来摔死,便把鸟巢向下移动了一些。后来,小翠鸟慢慢长出五颜六色、美丽多彩的绒毛,但还是不会飞翔。翠鸟妈妈更是倍加喜爱,更担心小翠鸟不留神摔下来丧命。于是,又一次向下移动鸟巢,移到了距离地面很近的一个大树杈上,觉得这样就安全了,翠鸟妈妈终于放心了。

  有一天,翠鸟妈妈外出为小翠鸟寻觅食物,当它满载而归,返回鸟巢时,惊讶地发现可爱的小翠鸟不见了。它边急切地到处飞翔,边“啾啾”地大声呼唤,到处寻找失踪的小翠鸟。那“啾啾”的呼唤声,饱含着心急火燎地急切、担惊受怕和不详的预感。找了好久好久,怎么也不见小翠鸟的踪影。

  翠鸟妈妈心想,小翠鸟还不会飞翔,它能跑到哪里去呢?这真奇了怪了,难道是“人间蒸发”了不成?

  翠鸟妈妈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它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原来,就在它外出觅食的时候,一个农夫从翠鸟筑巢的那棵大树旁边路过。那人听到了小鸟的叫声,抬头一看,发现离地面很近的树杈上有个鸟巢,里面有一嗷嗷待哺的小翠鸟,很讨人喜欢。稍稍这么一伸手,便轻而易举地把小翠鸟给掏走了。

  心爱的小翠鸟不见了踪影,翠鸟妈妈肝肠寸断,痛不欲生,伤心极了。

  吸取“翠鸟移巢”教训,克服父母之爱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翠鸟妈妈怀着一颗善良之心,一再向低处移动鸟巢,完全是出于对小翠鸟的疼爱,为了保证小翠鸟的安全,是诚心诚意地呵护自己心爱的小翠鸟。但它没有预料到,也正是由于它自己的这种盲目的“疼爱”,终究还是没有逃脱使之肝肠寸断的“丧子之祸”。

  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翠鸟,是动物,实际上讽喻的是人,是在谆谆告诫做父母的人,要把爱子女的主观动机、出发点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爱子女。

  翠鸟是低等动物,大脑不发达,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没有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预先料到将来的预见性,不可能推断她一再向低处移动鸟巢可能会产生的种种后果和隐患。因此说,低等动物对“子女”的爱,虽然说也是真诚的,但还是原始的,自发的,必然也是盲目的,不清醒的。

  但我们人是高等动物,大脑相当发达,能进行周密的逻辑思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推理和判断。

  已经做了父母的人,应当说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当对子女实施爱的时候,头脑要保持清醒,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首先考虑“效果”会如何,可能会导致几种后果?什么样性质的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真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怎样才能避免消极后果和负面作用的产生?这一系列的问题想清楚了,再对孩子实施父母之爱。

  要努力克服爱的盲目性,要克制冲动性的爱。绝对不能像翠鸟妈妈那样,只有良好的“主观动机”,而不考虑到这样爱的实际后果如何。

  感情用事“貌似是爱”,“实则是害”

  何谓“盲目”?《庄子。大宗师》中说:“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盲”就是瞎。说白了,就是眼睛看不见,比喻对事物认识不清,糊里糊涂地做事。

  何谓“冲动”?就是由外界刺激引起、靠激情推动的行为。它是一种受情绪左右,缺乏意识能动调节作用的行为,感情用事,对行动的目的和后果缺乏清醒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家长对孩子实施爱,就是感情用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比如,怕孩子生病,便极力呵护孩子,从不带孩子到户外活动。风天怕风吹着,雨天怕雨淋着,夏天怕太阳晒着,冬天怕被冻着,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家长以为是在保护孩子,但由于孩子缺乏应有的锻炼,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抗病能力必然很差,弱不禁风,气候稍稍有点变化就不适应,经常生病。

  有的家长总是怕孩子营养不良,孩子吃饱饭了,还要像填鸭那样往嘴里塞吃的,觉得让孩子多吃,就占了多大的便宜似的,什么牛奶、巧克力、蛋糕、饼干等等,恨不得一下子把孩子给催大、催胖、催高。自以为这是爱孩子,结果事与愿违,孩子出现厌食、挑食、营养不良现象,面黄肌瘦,总是病病歪歪的。

  有的家长,在秋冬季节到来的时候,总怕冻着孩子,就尽量多给孩子穿衣服,穿很厚的衣服;春夏季节到来了,怎么也说不定给孩子减衣服,穿薄一点儿的衣服。孩子倒是没被冻着,却由于衣服穿得过多、过厚,容易出汗,就像中医所说“汗出当风”,着一点儿风就会出现热伤风。

  有的家长,孩子身体本来就很健康,吃喝拉撒睡都很正常,没病没灾的,却天天要哄着孩子服用各种保健品,这个“浆”那个“液”的。没想到,反而造成孩子生理上的早熟。

  孩子突然咳嗽几声,便惊动了全家老小,一家人高度紧张,过分担忧。全家人总动员,大队人马带着一个孩子三番五次、一趟一趟地跑医院,又是打针,又是吃药,又是输液……惶惶不可终日。久而久之,使家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身体产生了抗药性,某些药物在孩子身上失去了原由的效力,甚至染上了其他的疾病,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上述这些家长对孩子的爱,尚属于一种最原始的爱,就连动物翠鸟、老母鸡妈妈也是有的。虽然说对孩子爱的主观动机是好的,一心一意为孩子好,其行为倒是很感人的,但因为是盲目的冲动的爱,并可取。

  把爱的主观动机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就曾经这样说过:“人之性情莫爱于父母。”同时,他又指出:“皆见爱未必能治也。”

  这意思的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其他任何人之间的爱都不能比拟的。虽然说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子女,但不见得对孩子都有好处。就像翠鸟妈妈那样,就是“似爱实害”。这种情况,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家长必须明白,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结果有时候是难以预测和掌控的。一种趋势往往掩盖着另外一种趋势,这是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情况。动物不懂这个道理,也不可能懂这个道理,但我们人应该懂,必须懂。

  家长对孩子实施爱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呵护过度了,不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会不会使孩子变得娇气、弱不禁风?吃得过多、过饱,会不会伤食?穿得过多、过厚,会不会容易伤风感冒?过早、过多的食用保健品,会不会催孩子早熟?“小病大治”会不会使孩子降低免疫力,产生抗药性?老是去医院,人多病杂,空气污染严重,会不会使孩子传染上别的疾病?等等问题,家长不能不考虑,不能不提防。

  父母爱子女都说是为孩子好,谁也不会怀疑。但不能仅仅停留在主观动机上,还要讲效果,看效果,。

  做事,不能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蛮干;同样的道理,对孩子施爱,也不能不考虑后果地一门心思地闷着头瞎爱。要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际效果,特别要提防出现家长不愿看到的“负效果”。

  父母必须把爱的主观动机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考虑,才是科学的父母之爱,理智的父母之爱,真正的父母之爱。

上一篇:“西邻五子”的启示
下一篇:读聂绀弩的《怎样做母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