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孩子性教育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孩子性教育
求知修德人为善
         发表时间:2013-03-08 12:01:41  文章来源:新华网
 
求知 修德 人为善

——读《大学》有感

邓有左

  如今大多数读书之人都听说过"四书五经",但能随口说出者恐怕不多,能研读并领悟其中之道理者甚至更少。"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学子的必修之课,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从古至今两千多年,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根源。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中的《大学》,可以说是古代的教学大纲。古代从八岁入学,学习一些语文数学和生活常识等基础知识,十五岁入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并非今天的小学和大学的概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阐明了大学的宗旨和目的,就是在于与时倶进,不断学习,弃旧图新,培养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

  怎样才能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呢?《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暂可不说治国平天下,但格物、至知、诚意、正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基,修身、齐家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其中核心在于格物和修身,就是学习知识和修养品德。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本有末,有始有终,有其自身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格物,就是认识、研究事物的规律、特性、本质和道理。我们所面临的是生活和工作,生活有生活的规律,工作有工作的法则。要掌握生活的规律和工作的法则,只有靠学习,潜心研究,认真琢磨,掌握其中道理和内在本质,顺应其发展规律,才能享受生活,驾驭工作。由此可见,古代学习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的观点是一致的,与我党倡导的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的学风是相统一的。公司号召员工读好书,写心得,就是要大家学习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道理,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人非生而知之者,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才能。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说明古代修身重于学习,品德重于才能。修身就是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要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不同的历史时代对人们的要求有所不同。我国古代尊崇"忠、孝、诚、信,礼、仪、廉、耻",今天我们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德,又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怎样修养个人品德?要从为人处事做起,理解、宽容、尊重、互助,只要做到了,就是公德无量,可以成佛。和声细语,微笑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与人为善,并非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宽容大度,广施仁爱,积德行善之举。这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写道:共产党员要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党的纪律和作风、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修养;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溶化在党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要用正确的态度,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

  综观历史,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观显贵,大多数人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修身守道,也有的人放纵自己,唯我独尊,道德败坏。但最终还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失盗者遗臭万年,得道者名垂清史。

  《大学》是两千多年前古代儒家先贤的观点,包括宋代教育家朱熹在内的历代学者,仁人智士,帝王将相,均对其倍加推崇。孙中山先生说:"我们现在要能够齐家、治国,不受外国的压迫,根本上便要从修身起,把中国固有知识一贯的道理先恢复起来,然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地位才都可以恢复。",对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的理论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指导我们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上一篇:"孝"过时了吗?
下一篇:读《孟子》品《大学》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