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特别关注
家庭教育目前存在五大误区
         发表时间:2018-03-14 14:40:28  文章来源:搜狐新闻
 
         
      现在的家长普遍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经常听一些教育讲座和名家分享,但是大多数人却很难把孩子培养成他们认为和想象的那样,这是为什么?
  原因只有两个,一是执行不到位,甚至不作为,不想做,不愿意做,期望孩子自己变好;二是听到的讲座是错误的,接受的理论是有误区的。
  这两个后果其实都很可怕,而后者又高于前者,因为这耽误的不单单是时间,还有孩子的机会。所以,做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识别这些误区,那么都有哪些?
  误区一:开发右脑
  记得以前总看到这样的广告:孩子学习一般用左脑,而开发右脑能显著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然后就开始介绍所谓的课程。
  其实,一个人的大脑活动是左脑和右脑共同参与的,并不是说左脑就负责逻辑思维,右脑就负责图像思维,真实情况是左脑和右脑有各自擅长的部分,而孩子真正动脑思考时是同时协同作用。
  所以,要想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建议多做一些促进发散思维的事情,比如玩一些发散思维类游戏。
  误区二:记忆术
  很多书和课程教孩子提升记忆力的技巧,统称为超级记忆术,这些记忆术有没有用呢?是有的,但是并非通用的记忆技巧,比如速记,背圆周率等等,而且大多数所谓的记忆术只是类似于谐音、图形关联等,并不触及语义信息的处理。
  孩子的记忆能力本身是很强的,加之一些记忆技巧确实很有用,但实用性却不够,表演一下还绰绰有余,但是记忆是学习能力的根本体现,必须有深度的、通用的、科学的记忆方法。
  关于记忆力提升,曾经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这里不做系统阐述,只引用Dr.魏总结过的十六字秘诀:重复越多、联结越多、越会分块,记得越牢。
  误区三:快乐教育
  近年来提倡快乐教育,就是说不要给孩子多加一些压力,多玩少学,不然孩子将来会有阴影。
  然而脑科学认为,孩子不经过任何的练习,是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动的,道理很简单,数学题不练光听,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
  练习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低级思考自动化,给更高级思考留空间,这也是练习的意义,不然孩子怎么增加知识和能力?
  当然,练习并非只是“练”而已,而要注意节奏、方法、领域和目的,没有这些,孩子无法取得进步。
  误区四:多元智能
  现在有很多教育机构宣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八大智能,不能单凭智商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这个其实是一个被多数人接受的个人观点,并非严格的科学理论,而在认知科学和脑科学里,智力也不是这么分的。
  多元智能虽然有些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捧为金科玉律,家长如果完全信奉只会误导孩子,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参加这些举着多元智能大旗的机构,他们会测试孩子的智力类型,这显然是靠不住的。
  所以,与其花时间参加测试不如让孩子学习多元化的思维过程,这比知道属于什么智力类型有用得多,毕竟大脑也是会生长的。
  误区五:情商
  以前的人往往大多讲智商,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侧重点,而现在多数人开始讲情商的重要性,有的甚至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这个说法来自科普作家戈尔曼的主观认定,并非来自科学研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情商与智商密不可分,智商高的人情商也不差。
  而且,情商的概念很复杂,很容易被误读,这无疑会对孩子的教育造成重大偏差,必须警惕。
  其实,多数家长关心孩子的并非情商,而是人际交往,这些被统称为“社会情绪技能”,所以,要想提高这部分能力,必须知道孩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真的欠缺哪些能力,这才是对症下药的前提。
  以上就是列举的家长们常见的教育误区,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必须时刻注意,保持理智比什么都重要,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上一篇:全国两会:重振 “师道尊严”正当其时
下一篇:教育部部长公开回答“孩子的负担是谁加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