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校探索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家校探索
家长和老师为何劲不往一处使?
         发表时间:2018-05-03 09:54:01  文章来源: 现代教育报
 
  提起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总会让你想到复杂和微妙。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波及到孩子,伤及无辜。最近,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以及一位学生家长。本期,就让他们倾吐心声,说说巧妙处理家长和老师关系的做法。
  过去,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崇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如今,家长们对老师的态度已悄然发生转变。最近,记者在走访学校时了解到,有些全权委托型家长总会说,“孩子交给您了,该打该骂随便您!”随后便不见踪影。有些过分护犊型家长,“老师,您看我们孩子平时在家都挺好的呀。”还有当面检讨、没有下文型,“对不起,是我们疏忽了,我们一定严加管教。”之后,人去楼空,杳无音讯……种种现象在校园层出不穷,有专家指出,家长和老师从来都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应是教育孩子战线上的同盟军,劲儿往一处使,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校篇
  家校携手 让孩子成长之路更通畅
  梁新燕(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年级组长):作为老师,会经常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 “爱之深,责之切。”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出自于期盼他健康成长的爱生之情。首先,家长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满腹的牢骚怪话会感染了孩子情绪,降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无理地埋怨、诋毁与投诉也会吞噬老师的耐心。其次,请家长们全面地认识孩子。学校和家庭是截然不同的环境,孩子的一些行为,在家人眼中可能很容易被原谅,可是这些做法,带入集体生活中,就会被同伴反感、指责。第三,和老师沟通时,要理性地、详细地介绍孩子的各种表现。老师们和家长交流,是希望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家长的支持,获得更丰富的、更全面的学生的资料,以便调整教育方式。一次和风细雨般的、娓娓道来的谈话,不仅能使老师和家长心情愉悦,甚至在这种舒畅的交流中,能融合观点,达成一致。
  教师篇
  家长从自己孩子那了解的是实情吗?
  用事实说话 “五步走”还原真相
  郭建华(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教师、曾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做了31年班主任,我遇到了一批批懂事的孩子和一位位理解支持、宽容厚道的家长们。但也曾遇到棘手的问题,当学生发生争执时,有些平时太依赖父母的孩子一回家后,就会一股脑儿抱怨,向家长诉说委屈……没了解清楚实情的家长总会满腔怒火,微信或打电话质问老师。这时,我还会先选择沉着冷静,尊重家长把话说完;再参照学校处理问题的模式,将调查过程、主题班会记录,按事实进行呈现;然后,现场目击的同学们会把亲眼目睹的真实经过通过老师的微信告之当事者家长;其他学生也会在过程中分享成长的思考和感悟;甚至到最后,经历过这些过程的当事孩子也会幡然醒悟,主动写出反思,拍照转发家长。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加任何评论。家长也会渐渐了解真相,很快给老师回复信息,向老师真诚道歉…… “孩子就是孩子,哪能不犯错呢!我们大人还常常做错事,只要能知错就改就好。”我们通常这样告诫家长和孩子。
  家长篇
  考试越多就越好吗?
  家长向老师说明问题前的三个步骤
     周金萍(四年级女孩妈妈):当从女儿的脸上读出学校单元测试后带来的无限压力和消极态度后,我做出了如下反应。首先,我稳定了情绪,不发牢骚,不抱怨,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决定理理头绪,跟老师当面好好沟通。其次,我仔细核算,每科一次单元小测试和卷子讲评都会分别占据十多个课时,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探讨还要继续占据时间。这些环节发挥作用确实不可或缺,但一学期小型测试频繁的话,讲课的时间就被迫分割,所剩无几了。最后,我考虑到考试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水平,但并不能替代学习主体知识,也不能帮助增长智慧,广泛地阅读、深层次地学好每门课程才能精进学问。于是,在和老师面谈时,清晰的思路和条理让老师也真正了解孩子在家的反应,明白家长的想法。最后的结果也令人满意,考试计划会经过家委会的研讨,按季度公布,考试成绩也单独通知,不对外宣布。并按个别情况,给学生分析学习状况。

上一篇:老师喜欢哪五类孩子
下一篇:学生家长群为何变了“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