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技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教育科技
马云,古典:如何让孩子面临未来的世界?
         发表时间:2017-01-16 14:35:51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未来三十年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
  
  ——古典,名生涯规划师
  
  未来的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我们让孩子奔跑,但未来也许无需跑步
  
  文/古典
  
  孩子的未来,也许是一场游泳比赛
  
  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
  
  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16、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
  
  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
  
  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
  
  下一代人,跟我们追求的不一样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发现,3000美金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挣脱了贫困,开始过得小康和幸福,所以中国大概是2008年的时候过了小康。
  
  8000美金也是经济学上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着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再过一两年,我们不管怎么挣钱,都不会过得更加幸福。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开始上升了。
  
  所以我想下一代人,一定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赚钱......他们会真真正正的代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我们这一辈子觉得有点小奢侈的话题。
  
  这其实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成3个:底层的生存、中间的社交和高层的自我实现。人的主要需求,是出现在14到18岁这段时间,他的需求会慢慢固化下来。
  
  60后主要是什么需求?他们的童年经历了自然灾害,经历了文革的前期,所以这拨人最核心的,就是生存需求和尊重需求。
  
  70后不太一样,70后前半段的人,存在着理想主义,因为那时候谁都穷;但后半段的人就开始下海了,开始追求成功,所以70后是中国最纠结的一代人,他一会儿特别浪漫主义、诗人,一会儿又挣钱挣钱,是最纠结的。
  
  90后完全不一样,90后是第一批公开在网络上承认自己是脑残、屌丝,承认对方是女神。心理学上,一个人的内心要极其的强大,才敢自贬到这个样子。
  
  90后早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人天团天天关注,认同感已经爆棚了。
  
  所以90后就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虽然这很困扰着我们,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如果把整个家族,作为一个人来看,其实90后是实现了整个家族,从开始的安全感走向自我实现、被认同的需求,虽然有一点稚嫩,但他们去追求个人成长和存在感,是历史趋势,与外界的环境完全符合。
  
  教育能胜任这么一个理性减退、概念增加,专业、行业、职业都迅速变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的年代吗?
  
  让孩子适应未来世界,需要怎样的教育?
  
  创新能力——未来三十年中小学的竞争力
  
  文/马云
  
  学习和教育,是两个概念
  
  学和习是两个概念,“学”是学习知识,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到公司要花很多时间重新改过?因为他们没有“习”。
  
  “习”是犯错误,“习”是一种想象力,“习”是一种文化。
  
  老师要不断学习。创业以来,我没有再回大学认认真真坐下来听过一个月的课,但是我几乎跑遍了很多国家,很多公司。
  
  比尔盖茨、巴菲特,只要是全世界今天还活着的那些老大们,企业家、政治家,我能有机会,都愿意见,因为都是学习,并非只有坐在校园里面才是学习。
  
  教育、学习是两个概念,“育”和“习”是对文化来说的,“教”和“学”是对知识结构来说的;“教”教的是知识,“育”育的是文化。
  
  未来三十年,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人与机器之间的差异,未来知识之间的差异不多,但是文化之间的差异可大了去了。
  
  琴棋书画,文化是培养出来的,我们未来的孩子不在文化上多花时间努力,就越来越沮丧。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未来三十年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我们要强化“育”的部分。中国的教育差,中国的教师不差。我们最差的中学学生放到美国都是好的学生,结果未来计算机背得更快,算得更快。
  
  “教”我们不差,但“育”很差,“育”越差,会让我们越来越远离世界,世界会变得非常冷酷。
  
  知识,该教还得教,但是机器比你厉害不知道多少倍。我们顶尖的围棋高手能想到二十步,已经顶尖了,机器两万步都算好了。
  
  所以要拼知识,未来很难,未来要多关注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人和机器未来的角逐就是在智慧,在使命,在价值观上面。
  
  未来的主人翁,需要怎样的教育?
  
  文/古典
  
  1、从理性到感性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
  
  简单说,2040年,当我们和美国的人均GDP平等的时候,活得很好的人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
  
  如果在90年代,可能家长们会建议儿女们选择公务员、银行柜员和土木工程师。因为一技藏身,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单位,有一个技能藏身最安全。可能近些年,家长会鼓励孩子们去读国际贸易、金融和计算机工程。
  
  但是在2040年,社会中最核心、最优秀的一群人,在我看来,一定干着像“产品经理、导演、旅游设计师”,这种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职业,这种职业,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2、从规划到创造
  
  在1953年的时候,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于人生的结果调查,发现27%的人没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目标清晰但比较短期,3%的人目标清晰且长远。在过去了25年后,发现目标越长的那群人,活的越好,3%的人成为了顶层,而27%的人活得很糟糕。
  
  但经过调查证实,这完全是一个从头到尾编出来的故事。编出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流传盛广?因为符合我们对于错误的判断,我们总是希望未来被计划、规划、设定,父母亲希望孩子能够很早就定下来,不要动。
  
  在我看来,未来你给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他做,小学不让他做,大学不让做,媳妇不让他挑,房子不让他选,工作帮他找好了。于是到他35岁那年,真正面临他的职业变化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懂,而他一次都没有做过选择。
  
  所以在今天,一个真正比较恰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定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就足够了,然后有极强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
  
  3、要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能力。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爱因斯坦成功的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还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感。
  
  所有这一切,都能让你觉得:工作虽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为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没有一个人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

上一篇:名校出生与未来收入的关系到底有多大?
下一篇:什么样的孩子才算“好孩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