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特别关注
一位资深老师对“教育万能”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7-09-29 09:01:02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夏云燕(笔名)
  
  (文有删改)
  
  按:这是当代教育家9月29日推出的“大实话”风格的教师来稿文。看多了“教育改变世界”的文章,今天我们来直面教书育人中的困境。特以一名资深教师面对学生的挫败与各位关心教育的朋友一起探讨孩子成长与改变的密码。
  
  自从加入“孩子王”队伍来,我的从教生涯已有33年。从拘谨的年轻教师到侃侃而谈的老教师,我也算是经历了几代学生的“元老级”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经典的工作职业范畴,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深深感到:今天,我们还敢“爱”学生没商量吗?!
  
  就拿“师爱”这个光辉伟大的话题来说吧,以前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很怀疑——要照实了做,一个家庭里要有几十个孩子,请问这日子怎么过!
  
  想起来最近微信圈里疯传的家长和教师的决战——《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别逼家长放弃老师才对!》
  
  我承认,做教师的我们真的有很多地方没做好,没做对,没做到位!我也不排除每个行业都有不入流的一类。
  
  但是我也想礼貌地问一下家长朋友:一个家庭里要有几十个孩子,您能做到公平地给每个孩子百分百的爱和关注吗?还同时负责把他们每个人拉扯成才?
  
  有位网友说了一段话,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好听——这个社会本来就不是绝对公平的,学校内、学校外都有分层,有人升起,你不动都意味着下沉。那种强烈要求公平的家长到底是在要求公平还是在表达教师没多关注自己孩子的愤恨?做家长要凭良心说话,不能私心太重!
  
  同时,作为老师,我们做人做事也绝对要凭良心。医者父母心,绝大部分教师的心何尝不是如此。不抛弃不放弃,应该成为咱们做教师的原则。
  
  所以在三观、和职业态度都端正的基础上,我今天想用自己真实的教育案例和大家探讨,第一点:
  
  当学生已经不是那个学生了,
  
  教师也别当那个呕心沥血
  
  说到口干舌燥却没人领情的那个!
  
  温柔点说,咱爱学生的方式能不能与时俱进?!
  
  近十多年来,90后、00后的学生不断刷新我的“学生”概念。很多家长朋友、包括很多对教师职业“忠心耿耿”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愿意付出,教师要多关注孩子,多花时间和孩子谈心,指点迷津,那说不定就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甚至命运啊!
  
  但是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当我对学生 “谆谆教导”般关怀时,学生在不断的点头中传递给教师的信息其实多半是“请问您啥时候能说完呢?”
  
  在这些个性鲜明的90后、00后眼中,追捧自由、与众不同才是他们内心真正的向往。
  
  他们不会盲从教师您本人肯定的价值,这一条放到很多家长的教育挫败上也同样很容易找到案例。
  
  什么叫有主见、有个性的孩子?忘了咱们这一辈或者80后的普遍不自信一代的唯唯诺诺。90后,00后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于常规说教表现出极致的反感,有时的确犯了错误,他们会快速地说“老师,我错了。”
  
  然后不给教育者批评校正的机会,使教师无法按照传统的师生交往节奏应对。
  
  所以,我说,学生变了,请问教师你可以不变吗?
  
  现今学校的课堂存在三种不利于正常教学的现象,学生上课说话,看手机,或趴在桌上睡觉。孩子越大表现越明显。这种现象很令教师头痛甚至发怵,你正面教育他纠正他不但占用课堂时间,而且效果甚微;可不理睬又显得咱教师不负责任——这是不是在放弃学生?
  
  我不敢,所以我想办法!针对这个管理难点,我借鉴了《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教育思想,声明如果你在听课过程中感到“痛苦”,可以自己在教室门口“玩玩”,“玩够了”再回来,但时间不能超过课时的一半,并且特别说明这个处理方式不涉及违反课堂纪律,班干部不用告知班主任,上课期间由我承担所有管理责任。
  
  大部分学生由于我采取此种看似“宽松”的管理模式,反而在课堂上表现很好,没有抵触的情绪。但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做到一刀切,也出现了意外状况。所以这件事我还在头疼中。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控制和稳定课堂,还是鼓起老教师的胆子承担本来不用你承担的安全责任和处理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还有,碰到了无法撼动的“问题学生”
  
  你承不承认“教育有限论”?
  
  我班上的静雯(化名),杏核样的眼睛,鼓鼓的鼻子圆圆的嘴巴,是一个看起来很机灵的女孩子。
  
  我是她的数学老师。第一次在他们班上课时,静雯在上课几分钟后就开始说话,课间我走到她的跟前说,“你到教室外面来,我们聊聊天”。
  
  她有些警觉地看着我,问聊什么,我说“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和你简单聊下”。静雯似乎带着一丝丝的不情愿来到了教室外面,我问了几个常规的问题,诸如“你为什么报考这个学校?”“在学校里还适应吗?”“喜欢或不喜欢哪些课程”等等。
  
  这个女孩以最简短的语言应付了我,“就这样来的呀”、“还好”、“都可以”。而且在聊天期间,双脚没有一刻同时着地,像个“不倒翁”似地左右摇晃。
  
  我就静静地看着她,也没有要求她站立端正。恰逢学校教务处长从走廊路过,她盯着静雯看了一会儿,又转身看看我,狐疑地走开了。
  
  之后在他们班上课时,这个女孩从来都没有安静过,每次逗引周围的同学与其玩耍,声音大到如入无人之地,那些伙伴们也欢快无比地响应。
  
  一旦发现教师的忍耐到一定限度了,静雯会马上说“老师,你讲课吧,我再也不说话了”。我猜想这个学生既然没有听课,可能也不会做题,于是想通过提问让她因尴尬而有所收敛,没想到她在黑板上演算的题目不但答案正确,而且书写也比较规范。
  
  按照我以前的经验,我想她可能有不被老师重视的经历,说不定表扬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就采用了“鼓励”的策略,说了一句“静雯,看来你曾经的数学成绩也不错,至少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是很好的”,但对方扬起脸回答“那只是在小学而已,好吧?”表现出对夸赞毫不稀罕的样子。看来是老师表扬不当。
  
  终于陷入了
  
  尴尬境地的教师
  
  之后她的表现依然如故,大声说话,大笑,经教师提醒暂时停止,不久又故态复萌,反反复复影响着课堂的纪律。她那很不在乎的“洒脱”态度让我实在找不到扭转课堂局势的机会。
  
  看着她淡定地取得了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地位,将周围同学们的情绪自如地调动着,而我作为教师,却显得在纪律管理方面没有力度。后来与其班主任交谈,这个女孩子在初中二年级以前各方面表现都是很不错的,也就是有过身为优秀者的体验,难怪对表扬有免疫力。可究竟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呢?
  
  不久,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和静雯一起玩闹的学生表达出想听课、不想无节制地玩耍的意愿,便立刻肯定了那位学生的想法,在观念层面上将静雯的伙伴与其分离开来,她这才表现出慌乱,说明静雯目前最在意的事情是伙伴。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静雯已经感觉到其他同学的意愿,于是上课期间变得安静了,不再明显地打扰其他人。但她和老师较劲的心思还在。
  
  临近学期结束时,她让一位男同学帮她做作业,被我发现了。
  
  “静雯,你这次的作业是怎么回事?”
  
  “文博(化名)错拿了我的本子,写了作业。”
  
  “这么说,你是知道有人帮你写了作业的?”
  
  “知道啊。”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写作业?”
  
  “他已经帮我写了,我还写什么?再说,我也没有其它本子了呀。”
  
  “他在你的本子上做错了题目,而且字又没你写得好,这你也能接受?”
  
  通常快人快语的静雯一下子不说话了,似乎内心有所触动,表现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可故事还没完。
  
  有时候,面对这些孩子
  
  我真心感到无助
  
  又真心心疼他们
  
  没想到,春节后开学第一次上课,静雯见了我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好想你的。”我感到有些意外,但也笑着说,“我也是。”
  
  后来我还是关注着这个孩子的成长,我了解到,静雯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往有矛盾时,也有一些激烈的非理性行为发生,这其实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我们之后经过多方艰苦的工作,让她的行为在短时间内有了转变的迹象,但真正引起这个学生最终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家长调整了教育方法。
  
  对的,没错,作为教师我承认,让学生转变的最终决定因素就是家长的改变!
  
  当家长对孩子真正负责之后,学校教育的实施也就顺理成章了。
  
  说了这么多,作为老教师的我就想说一句公道话:
  
  同很多同行一样
  
  作为教师我爱护孩子
  
  我付出了我的心力
  
  我也常在实践中经历真实的挫败
  
  请家长朋友们
  
  永远别在那边跳脚叫骂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停止鼓吹学校教育万能论
  
  我们必须共同努力!
  
  无论何时,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教育的力量胜于学校教育的力量!
  
  父母之爱胜过教师之爱!

上一篇:揭开“家庭教育专家”骗人技俩
下一篇:孩子,你的人生规划里可有父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