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今日看点
13岁女生花重金打车会网友
         发表时间:2017-02-27 14:57:40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近日,一则“13岁女生打车800多公里花3500元会网友”的消息使许多人都感到后怕。
  
  只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淮安市六年级女生在上学途中离家出走,花3500元打的费,从淮安区到北京一女网友处,事情发生后,幸运的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梅终于回家。如果碰到的出租车司机是坏人?如果到北京找不到这个女网友?回想起离家出走这5天,13岁的小梅除了对父母心怀内疚外,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让她感到后怕。
  
  对于女儿此次离家出走,小梅的父母也认识到自己不足的一面,由于平时忙于在外挣钱,关心女儿的时间比较少,而且与女儿沟通交流的也少,言语上较为粗暴,看到女儿成绩不理想时,甚至会有些过激行为,这次事情的发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警醒。
  
  女孩的离家出走反映出的正是一个家庭的教育问题。沟通极其重要。
  
  由于缺乏和女儿的沟通,在看到女孩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就会在言语上比较粗暴,父母认为这样会让孩子记住教训,下次有个理想的成绩,殊不知这样带给孩子的只有心灵上的伤害。而这正是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遥远的距离导致的,没有沟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那么到底该如何和孩子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呢?
  
  停下来好好倾听
  
  放下工作,放下手机,坐下来好好注视孩子,这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只有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才会更信任父母,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想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和孩子拉近距离的最好的办法。如果他愿意跟你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比如某某同学在班上模仿明星,引得全班同学大笑。。。如果他愿意同你介绍他的好朋友,这些都说明这次的倾听是成功的。至少他愿意和你分享他的生活,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的、全神贯注地听,不发表任何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想法。
  
  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了解完孩子的想法后,父母自然要从中挖掘出孩子感兴趣的点在哪里。若孩子经常提到他的好朋友如何如何好,说明孩子十分看重朋友之间的情谊。父母此时不妨和孩子多聊聊自己的好朋友,比如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哪些趣事,或者在和朋友吵架以后是怎样和解的,比如怎样去维持和朋友之间的感情。这些不但能让孩子觉得是在和自己的朋友聊天,没有顾虑,也能教会孩子如何去和自己的朋友相处,如何去维护朋友之间的友谊,这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也是极其有帮助的。
  
  不要做“无用的批评”
  
  何为“无用的批评”?直接来讲就是对孩子并没有用的批评。一般是孩子犯错,父母会批评孩子,而孩子犯错的时候,也正是父母生气的时候,此时父母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就拿离家出走这位女生的情况来说,考试不理想,作为父母的,自然会很生气,此时,女孩的父母情绪表现得很明显,甚至会出现过激的行为,而父母的这种批评直接导致的就是孩子选择离家出走。
  
  很显然,女孩父母的这种批评就是“无用的批评”,孩子受父母的情绪影响,不但很难记住父母批评自己的内容,还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女孩选择离家出走就是她逆反的表现,她想用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对父母批评自己的不满。
  
  其实作为父母的,批评孩子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够有所进步,殊不知这种“情绪化的批评”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还会拉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所以,父母和孩子沟通的一个关键不是不能批评,而是不能“情绪化的批评”。如果孩子考试没考好,批评,父母通常可能就是呵斥“这么简单的题都错?平时上课都干什么去了?”这时父母不妨帮助孩子寻找没有考好的原因,分析试卷的失分的点在哪里,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下次不再在同样的问题上失分。
  
  所以孩子的许多想法和做法其实就和父母的想法和做法息息相关,

上一篇:80后父母的“二次成长”
下一篇:了解孩子的隐形安全线,要有“悬崖意识“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