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教实践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家教实践
孩子厌学情绪高发的四、五年级,该怎么应对?
         发表时间:2017-06-12 16:03:21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
  
  这种陪读现象是毁灭孩子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最大“杀手”。
  
  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父母应告诉孩子
  
  他在为谁以及为什么而学习
  
  四五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很多孩子开始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甚至对父母常说的“要好好学习”等话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这仍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
  
  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从不会过多去想,“为什么”,他们认为家长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
  
  但是,到了四年级后,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
  
  其次,这与父母不了解小学阶段知识的难度发展规律有关。
  
  到了四五年级,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责、打骂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厌恶学习,从而产生很强烈的厌学情绪。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学习是学生的职责,学习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事情。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来奖励,这样只会让你的孩子有个错觉:学习是为家长学的。
  
  对待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首先不能打骂他们,其次要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帮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并告诉他们:“只要学习一直在进步,成绩是次要的。”
  
  不要动不动就问孩子成绩、放学后就催促孩子去做作业,这样只能让孩子有种错觉:他是为成绩而活。
  
  父母要谨慎对待“陪读”
  
  很多家长每天晚上都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孩子检查作业,这种陪读现象是毁灭孩子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最大“杀手”。
  
  10岁左右的孩子,很多坏毛病便从他们的作业中体现出来,如:粗心马虎、不认真思考问题、考虑问题不全面……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就会为此而承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挨老师的批评。
  
  但是家长却剥夺了他们承受自然后果的权利,家长在为孩子检查作业时,把他们的错误都指出来了。这时,孩子就懒得去思考了,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就照着父母所说的答案写上了,更不用说去改正坏毛病了。并且,当孩子有了依靠时,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都会明显地降低。
  
  孩子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社会评价能力
  
  与小时候相比,到了四、五年级,孩子的道德情感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的差异:
  
  1、在道德认识方面,由具体、肤浅的认识,向本质的认识过渡。
  
  2、在道德评价方面,由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向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过渡。
  
  杜绝打骂,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们偶尔打一打孩子,可能会震住孩子,起到快速教育孩子的效果。过后,父母再找个机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你的”,也许很快就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爱。
  
  但是,当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崛起,父母再打骂孩子,孩子就要记仇了,并且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促使不良道德行为越来越多。
  
  从道德情感方面来讲,父母的粗暴会使他们越来越叛逆,道德水平越来越糟糕;而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则会使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从而使孩子的道德水平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孩子的行动问题上,下功夫
  
  一般来讲,四、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他们可以通过一定的道德原则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开始具有一定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冲动,并懂得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但是,孩子还是孩子,他们在思想上懂得这些大道理,但他们的行动却往往会跟不上。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做到道德认知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尤其要注重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让孩子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孩子情感、情绪的突发期
  
  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个性
  
  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
  
  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期,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错误的。
  
  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
  
  允许孩子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10岁左右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经由家庭转移到了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将成为影响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科学的方法应当是这样的:面对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只要孩子发泄够了,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
  
  为孩子准备一个沙袋,允许孩子对着沙袋发泄情绪;允许孩子养小动物,当孩子不愿意向父母倾诉时,可以鼓励孩子对着小动物倾诉;鼓励孩子跑步、做运动发泄情绪…
  
  但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父母要理解和认同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悲伤和软弱。
  
  父母最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有了负面情绪,没有关系,说出来,看父母有没有办法。
  
  编辑整理|海思雨
  
  文章摘自|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父母的活法,决定孩子活成什么样子
下一篇:父母哪些不当教育会导致孩子自卑?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