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外教育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国外教育
为何日本父母敢让孩子独自上学?
         发表时间:2017-06-13 09:28:37  文章来源:哈佛教育专家
 
  作为一名家长,你会让自己6岁的孩子单独乘坐交通工具吗?
  
  会让3岁左右的孩子帮你去附近的商店跑腿吗?
  
  在日本,让年幼的孩子独自上学或去商店买东西,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在地铁上经常可以看到单独或成群的孩子穿梭于车厢里,年纪最小的也就6、7岁左右,他们穿着整洁的校服,带着学生帽,书包上还挂着乘车的票卡,身边没有一个大人陪同着。
  
  日本播出一档超过25年的人气电视节目叫《 我的第一个差事》(My First Errand),主打就是让2、3岁的孩子离家出门完成一些任务,比如去便利店买小东西,去邮局投递信件等。
  
  通过隐藏摄像机跟踪拍摄,录制孩子们做任务时最真实的情况,而孩子们对此完全不知情。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SBS电视台在2015年拍摄了一部小型纪录片——《自立的日本孩子》,通过对比澳大利亚和日本两个家庭孩子上学情况,以此探讨不同国家的孩子自立性特点。
  
  片中首先展示的是日本的一家三口,女儿叫Noe Ando,7岁年纪,从起床开始就自己穿衣服、洗漱、梳头发,吃完早餐就自己出门步行前往地铁站,然后搭乘地铁上学。
  
  她的路线是:乘山手线到新宿站,然后转线中央线,最后在国分寺下车。
  
  其中转站的新宿站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乘客最多的地铁站,尤其在出行早高峰,穿过这个站就费时费力,更别说是一个小孩子了。
  
  Noe Ando母亲对此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一直在身边陪同,她就永远无法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要是她迷路了,或是上错了车,她就必须自己找出原因。
  
  “如果她找不出来,也就回不了家了。“她笑着说道。
  
  再来看一下来自澳大利亚的Fraser一家,10岁的女儿艾米丽每天要爸爸给她扎头发,上学都是专车接送。
  
  当听到日本比自己小4岁的孩子就能自己上学了,艾米丽很诧异,觉得“那挺酷”。
  
  并表示也希望尝试自己从学校走回家,但只能寄希望于上高中了。
  
  为什么两国的孩子表现有如此不同?
  
  究其原因,日本父母之所以放心让孩子单独出行,不止是对孩子非常信任,更有对整个社会群体的信赖感。
  
  日本的犯罪率极低,日本有澳大利亚五倍的人口总数,但凶杀犯罪率却不及澳大利亚的四分之一。
  
  日本孩子遇到了麻烦就会向陌生人,尤其会向长者去求助。而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其它国家孩子则完全相反,他们会被告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保持警惕。
  
  美国的人类学家Dwayne Dixon曾表示,“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灌输一种观念:集体中的任何人要服务或帮助他人。”这种观念让他们在理想情况下,可以放心地求助于陌生人。
  
  在日本,安全感的营造来自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主观上来说,日本年轻人不婚不育现象越来越严重,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生养孩子,这也就减少了拐卖儿童的几率。
  
  再机上日本户籍制度极其严格,如果家里多了一个小孩,户口、看病、入学都是大问题。即使在最偏远的山村,也会有警察定期来拜访,查看每家是否有异常。
  
  客观上来说,日本的公共空间规划得非常科学,控制了人流和速度。开车的人是要无条件给人让路的,即使是路人违反交通规则;学校附近的车辆都要求慢速前行。
  
  此外,住在附近的孩子们都会结伴上学,一些高年级孩子还会担任领队。学校也会配备“学童拥护员”,由老师担任,每天上下学时间,会分别在校外几个车流量大、交通比较复杂的路口引导学生们安全通过。
  
  这些措施都极大地降低了交通意外的发生,让父母安心让孩子独自出门。
  
  然而在澳大利亚,这些都不太可能实现。
  
  研究表明,大部分澳大利亚孩子是希望走路去上学的,但是他们的父母首先是不会且无法允许。
  
  跟片中艾米丽的爸爸一样,大部分澳大利亚父母们不会放任年幼的孩子独自一个人出门,“十岁之前孩子是无法安全过马路的。”
  
  即使从家到学校都是步行道,学校附近区域都限速驾驶,也无法减少家长们的担忧。
  
  就连在日本呆了多年的美国新闻调查记者 Jake Adelstein都坦言道,当他得知四岁女儿想自己走路去上学时,这位父亲也是担忧不已。
  
  澳洲行人委员会(Australian Pedestrian Council)主席Harold Scruby在片中接受采访称,“让孩子们自己出去闯,这让我们的社会有种不安全感。”
  
  他同时表示,这其中也有国情文化的因素。
  
  “如果你去注意一下澳大利亚人的行为习惯,当抵达学校附近区域时,他们大多数不会过多去关注他人,可能只想着自己或自己的事情。”
  
  那么,日本孩子为什么拥有赶超其它国家的高度自主性呢?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这是日本的一个口号,可见日本注重教育的程度之深。
  
  从幼儿园开始,小朋友都是统一服装,一天往往需要换好几次衣服:到了幼儿园要换玩耍的罩衣,换上白色的鞋子;到操场玩要换自己的鞋子;遇上不同活动都需要换不同的衣服鞋子——这些全部都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妈妈和老师从不会帮忙。
  
  通过每天频繁的穿衣换衣,还有到校后自己放好书包、挂手绢等行动,从小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
  
  幼儿园会经常举办体育活动,有针对不会走的孩子的爬行比赛。到了冬天,无论天气多么寒冷,孩子都得穿短裤上学,还会组织裸上半身跑马拉松。
  
  就算孩子因此感冒,但日本妈妈觉得只有慢慢地让孩子锻炼出抗寒的身体,以后才会少有发烧感冒的情况出现。
  
  骑独轮车也是日本鼓励小学生自立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各地的大多数小学都会为儿童提供独轮脚踏车,供他们在课间休息时在操场上骑乘。
  
  一些小学生会通过自学或从伙伴那里学习骑独轮车,很少有人戴头盔或护膝,大人和老师也不会怎么管。
  
  一家日本学校的一名护士曾透露,在学校工作三年,只治疗过一两个因骑独轮车受伤的孩子。
  
  此外,日本学校也会在各个方面提供锻炼学生的机会。
  
  学生们需要轮流负责打扫卫生、收作业、清扫厕所,就连午餐也需要自己摆盘、分工、饭后清理等工作。
  
  这种设定不仅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也让他们学会尊重自己以及他人的劳动成功,一旦破坏了公共空间,就需要大家一起负责收拾残局。
  
  这种意识也被贯彻到更大的公共场所,不难看出为什么日本是全球垃圾分类最严格的国家,日本的街道总是干净得很。
  
  在片中结尾处,Jake Adelstein也总结了一句:“如果父母们将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当做一种责任,那么日本的社会和工作文化将被彻底打乱。"
  
  在日本,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大人们因为社会信任感而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索世界,而孩子们则通过自我学习和经历加深这种社会安全感的代入。
  
  纪录片的编剧弗雷迪认为,拍摄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要完全提倡日本孩子的这种独立性,而是通过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以及对孩子不同的期望,探讨目前澳大利亚的现状。
  
  “认识了这一点,或许我们能够改善一些什么,至少让我们的孩子能在高中前能够独自去上学。”弗雷迪说道。
  
  如同片中的一句日本谚语“Kawaii ko ni wa tabi o saseyo(将爱子送上旅途/路途)”,它的隐含之意是,孩子们应该勇于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上一篇:外国人如何培养有模范的孩子
下一篇:美国的快乐教育到底是不是骗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