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睿语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教育睿语
让孩子听话还让有主见,怎么破?
         发表时间:2016-09-21 14:09:31  文章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你这孩子咋这么没主见呢?”
  
  生活中,不少父母都会有这样看似矛盾的唠叨。那么,既想让孩子听话,又想让孩子有主见,怎么破?
  
  专家表示,这两个期待本身就是矛盾的,是伪命题。建议家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妨把“既听话又有主见”换成“既听得进话又有主见”。
  
  烦恼
  
  听话、主见,父母陷入“两难”
  
  最近,市民陈女士被儿子小雷评价为“矛盾的妈妈”。
  
  为啥?陈女士说,以前,小雷很听话。可上了初中,儿子大变样,不仅不再听话,还经常和妈妈吵架。
  
  “你咋这么不听话呢?”一次争吵中,陈女士无奈地感慨。可儿子的话却让陈女士始料未及:“你到底要我怎样,有时候嫌我不听话,有时候说我没主见,反正我怎么做都不对。”
  
  陈女士说,儿子这句话让她怔住了,细细想来,自己确实有这样的毛病。“其实都是为了他好,让他听话,是想让他听听我这个过来人的建议,让他有主见,是怕他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陈女士说。
  
  市民段女士有相似的烦恼。她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对于女儿的教育她经常很纠结。每当段女士和女儿的意见不同时,她就会在心里盘算,到底是让女儿听我的,还是放手让女儿自己去“试错”。“我的经验比她多,听我的可以少走弯路,总不能眼睁睁看她犯错吧,可是如果啥都听我的,又担心她太依赖人,没想法。”段女士的纠结,始终找不到答案。
  
  析因
  
  纠结源于本能和理性的冲突
  
  “这种心理非常普遍,归根结底,是本能和理性的冲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蒋庆伟说,希望孩子听话,是父母想把自己经验传递给孩子的好意,其背后,也有父母不忍与孩子分离的本能。
  
  蒋庆伟说,无论友情还是爱情,双方的努力,都是以聚合目的,但只有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最终呈现的形式却是独立以及精神上的分离。但在父母心中,是希望孩子永远属于自己,让孩子听话,就是维持与孩子亲密关系的一种形式。
  
  但与此同时,社会是复杂的,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具备社会生存能力。因此,在理性层面,父母希望孩子有主见。两者冲突之下,很多父母就会陷入困扰,甚至会形成纠结、焦虑情绪。
  
  建议
  
  调整心态,把“听话”换成“听得进话”
  
  陷入两难的父母应该怎么做?
  
  蒋庆伟说,首先,父母应该调整心态,明白分离是一种必然,并坦然接受。然后,在正确的认知之下,转变自己的想法,把“既听话又有主见”换成“既听得进话又有主见。”
  
  “这里所说的‘听得进话’,就是可以沟通的意思。”蒋庆伟说,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父母给孩子建议,孩子既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又能听得进去父母的指导和忠告,从而做出最有利的决定。
  
  如何培养孩子能沟通、有主见的性格?
  
  蒋庆伟说,要想和孩子顺畅沟通,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讲道理,让孩子信任自己。要让孩子有主见,父母需信任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自信非常重要,这是有主见的基础,父母要给予孩子爱和信任,让他们敢于决断,勇于尝试,不怕犯错。”蒋庆伟说。
  
  怎么破
  
  四招教你让孩子既听话又有主见
  
  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既听话又有主见,既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能善于倾听,采纳别人的建议呢?
  
  1、就事论事,不要延伸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协助孩子一块去解决,千万不要因为一件事情没有处理好,又牵引出其它的问题。比如:当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会把之前的陈年旧帐翻出来,认为这样才会起到“警示”的作用。
  
  父母这样做不仅帮不到孩子,而且还会因为问题的延伸,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让孩子不听话,有时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说的话不中听。
  
  2、多听少说,不要打断
  
  当孩子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父母要耐心的听完孩子所说的话,而不要从中打断,或者过早的判断,下定义。因为,很多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孩子的倾诉才会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倾听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接纳,父母的接纳会让孩子乐于表达,当孩子说完了自己的想法后,父母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孩子就会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父母的“断章取义”,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孩子也会因此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切事情都等着父母做决定,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有自己的主见?
  
  3、稳定情绪,不急不火
  
  情绪是一切问题的导火索,很多父母就是因为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火冒三丈”。这种负面的情绪不仅让自己失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也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孩子在这种高压的情况下,表面上会屈从,听话,内心之中却埋下了一颗抗拒的种子。
  
  不论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都要稳定情绪,和孩子一起面对,这时也正是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而不是火上浇油,父母遇事不慌、不急不躁的态度同样会影响着孩子。
  
  4、探讨征求,不要唠叨
  
  在家庭环境里,不管孩子年龄多大,如果能够遇事就和孩子说一说,特别是关于孩子的事情,提前征求一下孩子的建议,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这种形式会激发孩子的思考,从而锻炼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父母能够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听话。
  
  父母的唠叨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因为,唠叨会扰乱孩子的思考,不但不能够起到让孩子听话的作用,还会因为唠叨让孩子产生反感。
  
  孩子最初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大多来源于家庭,来源于和父母日常的互动。所以,让孩子听话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讲究策略,因为也只有孩子听话,才能够引导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不要单纯的让孩子听话,因为听话未必就是优秀的孩子,也不要只让孩子有主见,如果坚持自己没有见解的主意,只能是固执己见。听话,就是能够分析利弊,善于借鉴;主见,就是有主意,更有自己的见解,听话又有主见才是一种智慧。
  
  来源丨根据大河报等综合整理

上一篇:为什么你很累却依然培养不出好孩子?
下一篇:扼杀孩子想象力的7种错误行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