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技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教育科技
孩子为什么说谎成性?
         发表时间:2016-11-23 09:56:20  文章来源:亦为青少年教育
 
  无论匹诺曹的故事多么深入人心,孩子们还是会说谎。
  
  只是许多大人习惯性认为孩子们天真无邪,想什么说什么。一旦发现孩子睁眼说瞎话,往往会上升到品德的道德高地进行审判。
  
  说谎是孩子必经的心理成长之路。
  
  孩子第一次说谎可能出现在1-3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说谎主要就是否认自己做过的事,或者是为了能获得某样东西。
  
  生活中常见这个年龄的宝宝拿了某样东西、或吃了某样食物,大人问TA,宝宝们通常都是一脸认真的摇着头,回答:“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说谎的性质又会生变化,基本是在3-5岁阶段的孩子们,说谎原因往往是受丰富的想象力影响。
  
  而在5-12岁时,孩子开始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时说谎的原因常常是不希望父母失望或逃避处罚。
  
  当进入到12岁-18岁阶段,孩子们的谎言更多是出于自我保护、需要更自由的私人空间。
  
  有的谎言可做生活调剂,有的谎言无疑让人头疼,接下来给大家说个故事:
  
  如果未成年的女儿要和男友约会…
  
  电影《完美陌生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7岁的索菲娅赴男友的约会,这次约会非比一般,可能会发生性关系……犹豫不决的她在电话中向父亲告知了此事。
  
  这位父亲的回应,我们先卖个关子。即使你已经知道下文,也请想想看,如果自己听闻女儿要和男友外出过夜,要如何面对和处理?太煎熬了有没有,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纠结,TA还是个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多吃亏呀……不知不觉当中,心底就已经冒出了无数个“NO”!
  
  粗暴阻止:“不行!没得商量,想都别想!”
  
  道德审判:“女孩子家家,你也好意思,别去丢人!”
  
  :“随你,我不管你的事……”
  
  这大概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回应方式了吧,前两种做法,可能会成功阻止女儿在这一次选择外出约会,但结果往往是孩子羞愤至极,心生叛逆,从此拒绝向父母袒露心事。隔阂一旦生成,往后的选择就不是父母能够知晓的了。
  
  而第三种,貌似给了孩子选择的自由,却也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反而让孩子对此事感到更加无措,或者干脆认为无所谓。
  
  这些做法对于“去与不去”的选择,不会产生任何积极影响,都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回到电影: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索菲亚的父亲接到了女儿的电话,他是这样做的:
  
  父亲:嗨,亲爱的,你还好吗?
  
  索菲娅:嗨,爸爸,我挺好的。现在方便说话吗?
  
  父亲:当然,你说吧。
  
  索菲娅:我不知道要怎么开口,格雷戈里奥的父母不在家,然后他叫我……去他家过夜……爸爸,你在听吗?
  
  父亲自始至终都很温和,没有暴怒,没有审判,没有指责。
  
  他说:嗯,然后你说什么?
  
  索菲娅: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去……可我没想到是今晚。如果我不去的话,他可能会不高兴。我该怎么做?
  
  父亲继续温柔地说:不要因为他不高兴而去他家,这不该是唯一的理由。
  
  索菲娅:这当然不是。
  
  父亲:而且你别指望我能多支持你去。
  
  索菲娅:别这样,爸爸。
  
  父亲:我要说的是,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虽然知道外国的风气开放,但约会这么私密的事情,多数人往往会选择和朋友闺蜜分享讨论,谁会告诉爸妈呀。
  
  索菲亚的做法让大家觉得“政治正确”得少见,也不得不说,父亲的应对的确非常明智且温柔。小伙伴们感叹,有这么一位明理的父亲大人,自己也愿意和他分享很多事情。
  
  说出真相的代价太大
  
  但现实往往是,大多数父母没有听孩子解释的耐心和度量,一旦触及那根敏感的神经,常常以大发脾气收场。这一点,想必大家深有体会:
  
  小时候,和同学打架,一身是伤,回家后说:“摔了一跤。”
  
  考试不及格,把试卷藏起来吧,告诉父母:“还不错。”
  
  迷上一个小玩意,战战兢兢,最后撒谎:“学校要教补习费了。”
  
  说出真相的代价太大,一旦说出,等待你的,一定是更难堪的羞辱和责罚。
  
  特别同意一位作者的观点:
  
  “当一个人选择是否去说谎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潜意识内做出判断了:
  
  诚实=源源不断的审判+难以忍受的抱怨。
  
  撒谎=大概率的平静+可能的好处。”
  
  明知道父母给不了自己理解和包容,而自己又尚未强大到无视他人的态度,说谎就是维持家庭平静,不得已的选择。
  
  不同于“善意的谎言”,成长过程中许多大大小小的谎话,说白了,就是“规避风险”。一个个谎言,看似并不严重,滚雪球似的聚集,迟早有一天会让家庭中的沟通错位,让我们怎样也无法坦诚相对。
  
  对的事要和对的人分享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对的事要和对的人分享”,相信每位父母都想成为孩子们心目中那个对的人。在我们对孩子的谎言感到气愤和焦虑时,不妨想想看,如果孩子说了实话,我们是会给予理解和帮助,还是讲愤怒转移到这个真相之上?
  
  一个人什么时候才能不撒谎?答案是:不需要撒谎的时候。
  
  让我们再回到《完美陌生人》里的索菲亚,她知道父亲能够理解自己,相信父亲不会对自己的选择粗暴地干预,不会对她的想法进行道德审判,在她需要支持的时候,不会转身离去。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她不需要说谎。
  
  很多话题敏感到我们不敢越雷池一步,谁都不愿意在对话中成为被攻击的一方,一旦预料到可能面对的苛责和争执,我们会害怕交谈的后果,解决问题反而成了掩盖问题。
  
  想要解决“说不出来”的困惑,除了给予孩子理解和包容,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沟通中向孩子传达出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拿出来共同面对的。比起眼下让我们头疼的问题,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虽然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担心,会着急,但这恰恰是让孩子认识父母,学会共同面对、解决问题的好机会。爸爸妈妈在急上火之前,请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没有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训斥、责骂或道德审判…一切我们下意识想要做出的反应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担心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它一定会发生吗?不妨说给孩子听听,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如果想让事情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什么才是能够亲子双方真正接受,并达成共识的办法?

上一篇:爸爸做家务妈妈抓教育成了新风尚?
下一篇:上海在校生不到四人有一胖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