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技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教育科技
家长怎样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发表时间:2016-08-05 13:29:01  文章来源:珠江晚报  刘晓峰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成长出了问题,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问题。时代不断发展,亲子教育早已面临很多新问题,但一些家长却没有自我成长,以适应新形势。近日,紫荆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吴静做客我市“德行珠海”亲子讲堂,呼吁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走出传统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
  
  家庭教育“拼”的是家长修养
  
  很多家长或迟或早、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感觉:突然发现孩子并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成长,“有些地方似乎不对了”。吴静在讲堂上表示,家长们会认为“我已经很努力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谁的问题?为什么出这样的问题?家长却找不到答案。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父母是个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吴静认为,如果家长想培养好孩子,首先要修炼自己。
  
  “我在初中担任心理老师,很多孩子正处在叛逆期,经常有一些家长找到老师求助,希望老师想想办法,跟孩子谈谈。”这位心理老师告诉家长们,她觉得家长更重要,“我会把孩子的问题先放在一边,先跟家长谈谈。孩子的问题常常是来自家长。”她说,一些家长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因为没有提高自己的意识,因此常常好心办坏事,可能会最终得到很糟糕的结果。
  
  “现在,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已经开始认同我的这个观念。我在学校开展家长学校班和沙龙。”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发现真的需要不断学习。
  
  有句老话叫“教无定法”,就是说其实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规则。吴静表示,如果你自己是个比较完整的人,你的情绪是稳定的,那么你的教育方式才可能是成熟且有成效的。
  
  现在的孩子生活的世界是开放的,眼界很广,知道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如果这时父母还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一定会在家庭教育中受挫的。”
  
  这些教育误区你知道吗?
  
  勿恐吓:
  
  不端行为的邀请函
  
  “家长经常恐吓孩子,这本身就因为亲子之间关系不平等。你强我弱,你才能恐吓我。”吴静认为,警告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如果孩子有一点点自尊的话,他就会再次违纪,以此向别人展示自己不惧怕任何挑战”。
  
  这位心理老师认为,如果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换成提出几个不带攻击性方案让他去选择,“把自主权还给孩子,这样会让他们容易改变不端行为”。
  
  勿贿赂:
  
  “如果……那么……”的谬误
  
  “如果你按时完成作业,那我就让你多玩一会电脑”、“如果你背会这篇课文,我就让你出去打篮球”……
  
  吴静认为,这种近乎“贿赂”的方法可能偶尔会激励孩子为眼前的目标努力,但不会让孩子一直坚持下去。
  
  “如果奖赏没有事先通知,如果是一个惊喜,这样的奖赏才会非常有益,非常让人开心。”吴静说。
  
  勿许诺:
  
  不切实际的期望带来焦虑
  
  “如果你考上一中高中部,我就给你买”、“你保证下次考试要进入年级第×名”……
  
  “家长的许诺,如果情况发生变化,诺言无法兑现的时候,孩子会认为父母是不可信任的。”这位心理老师给家长们敲响警钟。
  
  她认为,当父母要求孩子许诺或者让孩子为将来的事情做出保证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做到,会给孩子内心带来强烈的自卑感和自我认同感,这对孩子心理发展是不利的。
  
  勿挖苦:
  
  给沟通制造严重障碍
  
  “同样一件事情我要重复多少次才行?你是聋了吗”、“你太没有礼貌了,你是丛林里长大的吗?你就像一个野孩子”、“你从小就没有脑子,你还以为自己聪明呢”……
  
  这些话都是在给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制造障碍,导致孩子反抗父母,甚至专注于报复父母的幻想之中。吴静认为,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一定要注意避免用难堪的挖苦和严厉的上纲上线。
  
  提条件:
  
  让孩子对爱产生质疑
  
  “我这样辛辛苦苦养你,你将来要报答我们呀”、“我们给你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你就给我这个成绩呀”、“你这样的表现太让我们没有面子了”……
  
  吴静表示,当家长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而孩子的态度和表现却让你们伤心的时候,家长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在你付出的时候,给孩子附加了很多条件,于是孩子会不留情地用语言或者行动表明你们根本不爱他。因为孩子所理解的爱是无条件的。”
  
  大道理:
  
  产生距离感的无效沟通
  
  “给孩子讲大道理,是因为家长被‘完美孩子’的理想一叶障目,而忽视了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无完人这个普遍规律。”
  
  吴静认为,很多孩子比家长更明白,知道的更多,他们需要的不是家长反复告诉他们要怎样做,应该怎样做,而是需要让家长知道,他们在无奈中是多么地无助、迷茫,多么需要支持他们把想到的、希望做到的东西落实到行动中。“家长给孩子讲大段大段的道理,无助于孩子情绪问题的解决,反而使亲子间产生了距离感。”
  
  做比较:
  
  杀伤孩子自信心的利剑
  
  “你看人家×××成绩多好,人家是怎么学的呀,你要好好向人家学学”、“你怎么就不能像×××那样懂事和有礼貌”、“你要是有×××的一半我都烧高香了”……从家长的比较中,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自我的否定,吴静认为,这种感觉累积起来就把自卑固化在孩子的心灵中。“孩子的感受也可能是仇恨和愤怒,孩子会仇视那些父母用做武器来打击自己的人。”
  
  忌交换:
  
  让孩子忽略学习的本质
  
  “你考到前××名,我就给你奖励××”、“你考了××分,我就奖励你××”……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人本身就有学习的需要,如果家长物化了孩子的学习,孩子的目光可能会变得狭窄。”这位中学教师认为,以分数为目标的学习所获得的东西是脆弱和单薄的,是不适应孩子未来发展的。
  
  谈报恩:
  
  以“爱”的名义施加重担
  
  “我为你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你就用这样的成绩来报答我”、“我辛辛苦苦赚钱,就是为了你,你就给我这样一个成绩”、“我的全部希望就在你的身上了,你要给我争气”、“我为你付出了多少,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吗”……
  
  “家长的付出,可能仅仅是自己的需要,孩子并没有要求你一定这样或者那样做,因此他们也没有必要承担那么沉重的负担,他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成长。”吴静认为,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孩子们不一定能明确表达出来,但他们是能感受得到的。
 

上一篇:当惩罚不管用的时候该怎样教育孩子?
下一篇:你对父母的态度决定你过怎样的人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