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技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教育科技
孩子有个坏朋友对他影响有多大?
         发表时间:2016-05-23 14:05:53  文章来源:教育之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在上学之后,会越来越有同伴交往的需求,也逐渐对身边的小朋友有了亲疏远近,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
  
  有问卷调查表明:
  
  94%的儿童声称自己至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
  
  92%的儿童声称自己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就会很长时间的保持这种关系;
  
  7%的儿童声称自己的朋友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
  
  68%的儿童声称从朋友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比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多;
  
  68%的儿童声称和朋友在一起要比和父母在一起更加舒服。
  
  由于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水平几乎相同,因而在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心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行为上彼此模仿,经过认同、内化融入自己的心理结构,促进自己的心理发展。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 在同伴团体的影响下,儿童能够学习社会认可的、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模式,发展社会能力。
  
  2. 同伴关系是满足儿童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3. 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很多孩子对“朋友”的概念是从“与朋友做相同的事”开始,所以,在孩子的交友圈中,爸爸妈妈当然希望孩子身边都是“好榜样”来影响自己的孩子,若身边有“坏榜样”都希望尽量帮助孩子屏蔽。
  
  但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无论父母如何费心尽力地给孩子挑选学校、挑选班级,甚至挑选朋友,孩子的身边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伙伴。
  
  比如,有这样一个家长说,女儿八岁,回家讲述了她的一个朋友,这个女孩聪明、漂亮,不过她似乎在两性方面成熟很早,经常花心思追男孩。她不仅教女儿如何吸引男孩注意,甚至还教她让某个男孩爱上你,然后再把他甩了,让他心碎。
  
  还有家长反映,几岁的儿子有一段时间经常和一个男孩玩,但那个男孩非常任性,还经常打他的妈妈。结果儿子看到他这样的举动,竟然也学着因为一点小事就乱发脾气,甚至打自己的妈妈。
  
  你看,“坏朋友”的影响是多么明显。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积极推动儿童健康成长,反之,则阻碍其生长。
  
  第一,“坏朋友”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1、让孩子变得不会表达善意,攻击性强
  
  心理学家班杜拉针对3~6岁的孩子做过一次攻击“波比娃娃”的试验,充分说明了孩子的攻击行为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如果与孩子交往的同伴有打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行为,那么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会进行模仿,从而出现这些不好的行为。
  
  2、让孩子变得没有是非观念、爱说谎
  
  学龄前的儿童处于习惯和规则的建立时期,内心的秩序规则还未建立牢固,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拥有超强的好奇心和强大的模仿能力,没有办法判断是非问题,甚至会为了隐瞒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撒谎。
  
  3、让孩子变得乱发脾气、胡搅蛮缠
  
  当孩子看到伙伴通过哭闹等行为获得利益时,他也会进行模仿,如果得不到,他们就会变得暴躁、乱发脾气,甚至会出现自虐等一些过激行为。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品行良好的伙伴建立友谊,让孩子学习这些伙伴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如何看待孩子与“坏朋友”?
  
  1、尊重孩子的朋友,并适度表明自己的倾向
  
  孩子在同伴交往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交友倾向,通常他们会选择自己欣赏的,以及与自己脾气、性格合得来的伙伴作为自己的朋友。
  
  这个时候, 父母要尊重孩子选择朋友的权利,并能够孩子的朋友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单纯地用成绩好坏或家庭出身来评判他的朋友,也不能因为他的朋友偶尔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就完全否定他并禁止自己的孩子与他来往。
  
  既然是孩子喜欢的朋友,不妨先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也许你并不像自己的孩子那么全面了解他们的好朋友。
  
  2、与其把“罪责”推到“坏朋友”身上,不如有效给孩子订立原则
  
  家长所担心的“被带坏”的情况发生,往往并不是完全由于孩子间不良行为的“模仿”。更多是由于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与自我控制能力不匹配造成。
  
  孩子正处在习惯和规则建立的时期,内心的秩序规则还未建立牢固。孩子有时做出一些家长认为“出格”或“以前都很乖不会这样”的事情来,也许是因为孩子因为好奇而忘记原则了,或头脑中没有原则的概念。
  
  从这一点上说,父母平日要有效地给孩子订立原则,同时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从根上预防孩子的“行为出格”。
  
  第三,这些招让孩子与“坏朋友”断绝关系
  
  1、与孩子一起聊聊他的朋友
  
  用很自然的方式和孩子在一起聊聊他的朋友,比如他的朋友有哪些优点,为什么选择他作为自己的朋友。父母还可以允许孩子邀请他的朋友来家中做客,可以近距离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以判断自己的担心是否是多余的。
  
  2、告诉他真正友谊是什么样的
  
  父母可以和孩子在一起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比如和孩子谈谈“你和他在一起玩,自己感受怎么样?”“你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和他在一起的话会强化心中的理想形象吗?”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
  
  3、坦白告诉孩子在乎他的交友
  
  简单粗暴的批评只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如明确具体的向孩子说明自己的担心:“你现在成绩下滑的厉害”“你现在说话开始带脏字了”“你对待老朋友的态度可不好”,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够让孩子重新思考他所交的这个朋友是不是值得信赖的人,而孩子的回答也能够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担心是不是正确的。
  
  4、让孩子与坏朋友渐行渐远
  
  可以通过逐渐减少他们见面机会的方法断绝他们之间的往来,比如多带孩子参加家庭聚会、根据孩子的喜好安排兴趣班,尽可能的避开他们在一起,在这期间可以让孩子认识新朋友。
  
  5、和孩子的老师谈谈
  
  请老师帮助你把孩子和“坏朋友”分开,至少在学校,老师能够更多的关注到孩子,并留意他们的行为,确保你的孩子不会被别人的消极情绪或者不良行为所影响。
  
  最后要强调的是,父母要尊重孩子选择朋友的权利,也要鼓励孩子与不同场合、不同类型的朋友接触,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各有所长”“取长补短”等观点,从不同的朋友那儿获得不同的感受,学到不同的知识。

上一篇:为什么你就是管不住孩子?
下一篇:考前失眠 家长要不要陪着睡?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