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特别关注
寒门如何出贵子?
         发表时间:2016-05-31 14:37:00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何江,1988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南田坪乡停钟村一农民家庭。他一步步从宁乡一中,到中国科技大学,再到哈佛大学。日前,他从成千上万哈佛毕业生中脱颖而出,作为研究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这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首次站上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台。
  
  人们常说,寒门难出贵子。现在更流行说,读书不如打工。那么,何江是如何从农家子弟成长为哈佛骄子?广州日报记者连线大洋彼岸的何江,探讨寒门学子的成功之道。
  
  谈寒门贵子:寒门学生要克服自卑感
  
  广州日报:很多人认为,寒门难出贵子。但是像你这样,农村家庭出生,一步步从县级高中,走到中国科技大学,再成为哈佛骄子,你觉得自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何江:寒门难出贵子,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寒门的学生拥有的资源很少,无论是家庭的资源还是教育的资源。我就是一直从一个资源少的地方走向资源多的地方,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国际舞台。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因为有很多的东西在新的环境下自己不懂,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我对自己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物质上的东西,自己的背景的确不能提供太多,我很早就懂得,没必要去攀比这些东西,也就不会产生自卑感。
  
  广州日报:从农村到城市,从发展中的中国到发达国家美国,在这种转变中,你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何江:首先,是要摆正心态。从农村出来的很多学生,在自信心上都不足,会自卑,但不等于说农村的学生能力就差很多。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调整这种自卑的心态。在新环境里,要调整好心态,要相信坚持的力量。至今,我还时不时告诫自己。
  
  其次,要善于去创造和抓住机会。寒门出来的学生,机会本来就很少,干等是很难等到什么好机会的。在新的环境里,能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对未来会有很多帮助。比如,我在哈佛求学,一开始很难融入进去,英语也不好,我就积极参加美国人举办的活动,去申请当本科生的辅导员。这些都是这一类型的尝试。正因为机会少,更要努力去创造机会。
  
  广州日报:我们也去你的家乡采访了你的父母。从你的角度看,父母对你的成功有什么影响?
  
  何江:对个人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养成,父母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父亲是严厉型的,我母亲是鼓励型的。母亲的鼓励,对我形成正反馈,让我觉得学习还挺有意思。父亲则严肃地告诫我,我若读不好书,就只能去打工或种地。父亲对我的鞭策作用很大。
  
  到后面的话,我的父母是相对比较开明的父母。在农村,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大学毕业后就要努力去赚钱,我父母对我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要求,给我很大的自由度,让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其实一直比较独立,很早就这样。在当时会很痛苦,因为父母能给的指导和建议都比较少,无形中也促使你早一点成长起来。
  
  谈留守儿童:缺失父母教育 影响价值观
  
  广州日报:观察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产生了无数的留守儿童,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对留守儿童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何江:这是由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农民工群体,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留守儿童现象。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留守儿童的成长缺乏的是父母的教育,缺乏父母在身边的照顾,对个性、价值观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希望,这个社会能有一些方法,让留守儿童得到好的教育,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温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多实现梦想的平台。
  
  广州日报:我发现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很重,认为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很少父母撇下孩子去异地工作。当时,你的父母是否也有这样的观念,所以当年才没有出去打工,避免了你成为留守儿童?
  
  何江:当时,我父母应该没有考虑那么深远,而是有更现实的原因。我小时候,我爸爸冬天要出去打鱼,大概三个月,其他时间都是在家里种水稻,这样,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就比较多。他是想到外面去打工的,但我记得当时找工作不是那么顺利。
  
  广州日报:听说你正在写关于你的家乡和母亲的书,能否透露一下书的内容?
  
  何江:更多来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乡村的书。90后对乡村的记忆已经很模糊。我们80后对乡村还有记忆,但现在传统的村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我小时候还要干农活、放牛,这些简单的乡村生活正在逝去。我写的这本书主要想呈现我那代人的乡村生活。

上一篇:如何看待“农民工逆袭大学生”?
下一篇:父母如何鼓励孩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