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广角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社会广角
为何近半小学生想过自杀
         发表时间:2016-01-29 16:10:14  文章来源: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据澎湃新闻报道,1月26日下午,甘肃兰州市安宁区一位8岁男童家中自杀身亡。有网友爆料称,男童疑因写作业问题遭家长斥责自杀。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其真正死因。网友称,男童是因为作业问题遭父母斥责后锁门自杀,于26日下午死在家中。
  
  时不时,这样的报道就会在我们眼前显现。
  
  9岁男童上吊自杀 校园生命教育缺失是主因
  
  据浙江在线杭州1月8日报道,1月6日晚8点左右,在杭州下沙的一幢公寓楼顶上,年仅9岁的男孩昊昊被发现“吊在晾衣线上”,当晚昊昊被宣告死亡。
  
  自杀现象越来越低龄化的问题,正在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许多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就那么大点,就学校哪点事,能有多大压力呢?其实不然。任何人在面对压力时都有逃避的本能,自杀,死亡,是逃避压力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不仅在中国,在日、韩,学生自杀事件都呈上升趋势。据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500名上海中小学生中,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3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但绝大多数的父母却对此一无所知。
  
  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学业压力、相约自杀为四个主要成因
  
  第一类:师生冲突。在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由于老师羞辱学生引发的自杀有14例。这一类型的自杀纷争最多。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导致教师的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第二类:家庭冲突。在家庭冲突导致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首要因素还是因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在分数指挥棒下,家长同样是被压迫者,但同时也在压迫着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身已经充满了压力,在这之上来自家庭的加压稍有不慎就会压垮他们。
  
  第三类:学业压力。从对中国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分析来看,最典型的自杀是长期学习压力导致的瞬间崩溃,自杀的诱因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中国孩子的学习任务是超负荷的,这必然引发思维短路、冲动、脆弱。这三者是“自杀”的向导,将中小学生带入死亡。
  
  第四类:相约自杀。对死亡的无知、生死界限的模糊是中国中小学生自杀的另一种类型。死亡对于他们而言,是去到另外一个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营造了一个生死可以来回转换,人死后可以实现时间穿越的神话,仿佛死亡是一个通道,通到一个没有烦恼的世界,只有在那个世界里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既然生死是相通的,对一些中小学生而言,死也就并不可怕,甚至是逃避困难和压力的最好方式。
  
  专家支招:加强挫折教育预防自杀
  
  “自杀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的结果,并非一时想不开那么简单,在自杀人群中,患有抑郁症、精神障碍类的比例非常大。”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教授王学义说。
  
  自杀反映在青少年身上,一是青少年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弱,处理问题方式不成熟,当遇到家庭、课业、就业等挫折时产生负面情绪,一时想不开,容易走极端。二是学校、家庭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而我们家长能够做的,就是平时要注意多与孩子沟通,尤其在孩子学习受挫,与同学、老师闹矛盾时,更要注意沟通。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及时给孩子减压,不要两只眼睛就像钻进钱眼里一样,只是盯着成绩、成绩,孩子在学习上出了问题,受到老师批评,就一味指责孩子。这样不仅不给孩子减压,还是给孩子加压。孩子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上一篇:妈妈为何带15岁儿子到医院储精?
下一篇:小学生生存训练学杀鸡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