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哲理•故事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哲理•故事
没有任何给予是理所当然
         发表时间:2016-04-06 10:11:30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Paul是一个爱吃零食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经过一家商店,隔着橱窗,Paul看见货架上摆着的蜜饯,久久不愿离开。老板Andy是个好心人,他看见Paul渴望的眼神,送给了Paul一块蜜饯。
  
  第二天Paul又来了,可怜巴巴的眼神讨好地望着老板,老板再次给了Paul一块蜜饯。第三天,Paul再次来到零食店,老板露出为难的表情,没有给Paul蜜饯。
  
  Paul愤愤不平地走开,一边走一边暗暗地骂老板不厚道。越想越气愤的Paul,捡起路边的小石头砸破了零食店的玻璃。
  
  John也是一个嘴馋的男孩子,他看上了零食店的葡萄干。老板Andy对John说,“你帮我把地扫干净,我就送你一包葡萄干”。John把眼睛瞪得溜圆,欢天喜地地帮老板扫地,最后带着葡萄干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后来,每当John想吃零食的时候,他总是来到零食店,跟老板商议用自己的劳动交换食物。聪明的John进一步想到可以用劳动来交换金钱,于是长大后的John创办了劳务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
  
  而Paul呢?成年后还在向父母要钱,好吃懒做的他也无心找工作,最后因为抢劫被关进了警察局。
  
  这是很多美国妈妈用来教育自己孩子时讲的一个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任何给予是理所当然。而父母们,也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习惯向他人“索取”、渴望不劳而获的人。
  
  习惯“索取”的孩子人际交往关系不会好。
  
  孩子从小习惯了从爸妈身上得到钱,上学时习惯了从老师那里得到额外补课,长大后习惯了从朋友那里获得帮助,这样的孩子会把别人对他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长此以往,他便会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享受别人对他的付出而不懂得回报。久而久之,周围的朋友也不会对他有好感,甚至拒绝跟他交往。
  
  习惯“索取”的孩子自尊感不会高。
  
  接受别人的一次帮助和给予是情有可原,接受两次是脸皮厚,经常受到帮助和给予的,甚至强迫人家给予的是无赖。养成这种习惯的孩子,又能谈什么自尊心呢?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他不会容许自己变成他人的负担和累赘,更不能容忍自己接受别人的施舍。
  
  要让孩子杜绝不劳而获的思想,就要让孩子珍惜别人的付出。
  
  孩子的出生,是妈妈经历了十月怀胎和分娩疼痛才孕育出来的;
  
  每天穿上的干净衣服,是妈妈辛苦清洗、仔细晾晒得来的;
  
  餐桌上的食物,是农民伯伯起早贪黑浇灌饲养栽种得来的;
  
  教孩子说“谢谢”吧,“谢谢”不仅能让孩子知道他所得到的一切都不是从天而降,而且能在孩子的心里种下感恩的种子。

上一篇: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下一篇:善待孩子的心灵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