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今日看点
哈佛科学家跟踪75年的惊人结论
         发表时间:2016-01-09 11:45:30  文章来源:新浪
 
    我们一生中,什么让我们健康和开心?有钱、有名、还是努力工作?哈佛一群疯狂的科学家,花了75年来探索这个问题。
  最近,这个项目的领头人,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罗伯特·沃尔丁格博士,在TED讲述了研究的最新进展。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翻译简化后发在这里,想看完整视频的随后可移步TED。
  说它疯狂,因为这是一个跟踪了724个男人,历时75年的研究,经历了4代科学家团队。他们想观察人类,随着时间流逝,从青少年到老年,是什么让他们健康和幸福?
  这样的研究出奇的少,因为一般都只能坚持十来年,有太多人退出研究,或者研究经费耗光了,或者科学家精力分散了,或者他们死了。但哈佛的这个研究,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坚持和合作,坚持下来了。最初的724个研究对象,现在大约60个还活着,他们大多数90岁了。
  从1938年开始,哈佛的科学家开始跟踪两个群体男人的生活,一个是精英,哈佛学院的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完成学业,大多数奔赴战场。第二个群体是屌丝,来自波士顿最穷的地区,许多家庭麻烦不断,处在社会的最劣势阶层。
  科学家访谈了所有这些年轻人,给他们做身体检查,到他们家里做家访,和父母交谈。724个年轻人长大后,进入各行各业,有的成为工厂工人,有的成为律师、泥水工、医生,其中一个成了美国总统。有些酗酒,有些精神分裂。有些从社会最底层爬到了最顶层,有些则相反。
  这项研究的创始人再疯狂,也没想到,75年后,这个研究还在继续。现在每两年,哈佛的研究成员会给这些男人打电话,问还能不能给他们发问卷。此外,还到他们家里做访谈,看他们的医疗记录,跟他们的孩子访谈,量血压,甚至扫描他们的大脑。
  有趣的是,许多来自波士顿(穷人区)的男人问,为什么你们一直研究我,我的生活没那么有意思。但哈佛(精英)的男人从来不问。
  75年,科学家从成千上万页的信息中得到了什么?
  跟财富、名声、或者努力工作都没关系。最清晰的答案是:
  “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开心和健康。”
  第一,社会联系有益于我们,孤独寂寞则是伤害。那些跟社区、家庭、社会和朋友有更多联系的人,会更开心,身体更健康,比那些少联系的人长寿。而孤独的人更少开心,进入中年身体健康下降,大脑功能衰退更快。
  第二个,人际关系无关数量,而是你的“近关系”的质量。研究发现,生活在冲突关系中对生活有害。高冲突的婚姻,对身心的伤害严重程度超过离婚。而生活在好关系中人,温暖的关系是有保护。好的关系是衰老的缓冲,幸福的夫妻说,他们80岁时,身体有疼痛,他们的心情是好的;但那些呆在不开心关系中的人,当他们身体疼痛时,会被情绪的伤痛加剧。
  第三,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保护身体,还保护大脑。那些感到有人依靠的,他们的记忆力更持久,而那些缺少依赖的,他们的记忆衰老更早。而且好的关系不会被消磨,有些八九十岁的老夫妻,能日以继夜的构筑他们的关系。
  如此简单的答案,为什么这么难得到,又那么容易被忽略呢?
  沃尔丁格博士说,因为我们都是人,喜欢速战速决,喜欢那些能让生活马上变好的东西,人际关系很麻烦、复杂,不性感也不魅力四射。而且是终生的,从不结束。
  但感觉最开心的人,是主动把工作让位于生活的人。就像我们近些年的调查,许多年轻人相信他们需要财富、名声和巨大的成就。但岁月流逝,75年后,我们会发现,真正活的最开心的是那些有着亲密家人、朋友、社区的人。
  所以,开心和健康的秘诀是
  一不让自己孤独
  二朋友在精不在多
  三持续耕耘你的关系。

上一篇:家长群如何回归“正轨”?
下一篇:青少年“自杀”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