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父母必读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父母必读
“熊孩子”的问题出在哪?
         发表时间:2016-07-15 09:47:16  文章来源:闽南日报 陈晓云
 
  放暑假了,孩子时间多了,加上脱离学校的管束,天性大爆发,开启“熊娃”的模式,让不少家长很头疼。
  
  事例1
  
  暑假里,蔡爸爸发现一向还算乖巧的女儿变得蛮不讲理,刁难任性,动不动就哭闹。“有次突然要吃饼干,告诉她家里没有了,还依然不依不饶,坚持要吃,然后开始哭闹,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冲她大声斥责,没想到加剧了她的哭闹。”蔡先生说,这样的事情一周内发生了好几次,现在他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对孩子发脾气,不知道要如何去管束她了。
  
  事例2
  
  暑假,8岁的涛涛成了家里的“破坏大王”,大到电器,小到指甲刀都无一幸免。“告诉他不能动哪样,他就偏动哪样,出去跟小朋友玩,还经常跟人打架,说也不听。”涛涛妈妈说,自己下班回家已经很累了,每次看到家里乱七八糟就生气,就忍不住发火打他,可是涛涛还是屡教不改,甚至有时候打他,他还嬉皮笑脸。
    
  父母只要改变1%,孩子就会有99%的改变
  
  我们往往容易把调皮的、不听话的孩子都划为“熊孩子”。不过,在我看来,调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尤其是一些聪明的男孩子,特别热衷于探索未知领域,比如喜欢拆装、体验,一不小心就变成搞破坏了,看到孩子的这些行为,做父母的不应该武断地宣布孩子就是错的,就是故意的。有时候,大人会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想方设法在达成心愿。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任性、无理取闹,还是调皮捣蛋,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与关爱。
  
  “熊孩子”之所以“熊”,其实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家长。想告诉家长的是,如果小孩这阶段表现很“出格”,出门时特别爱捣蛋,那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缺乏内在动力,也缺乏自信,故意用一些“表演”来引起注意。
  
  其实孩子“熊不熊”决定于家长的心态和看问题的角度。很多家长遇到类似这种情况时,急火攻心就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但是家长本身能否反省下,是不是自己太过于焦虑,太爱跟别人比较,不能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呢?所以真正要改变的是家长,父母只要改变1%,孩子就会有99%的改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行为偏差背后的原因,从孩子真正的需要入手,对症下药。
  
  家长要给孩子多一些陪伴。暑假,孩子时间多了起来,但是家长却仍然要上班,孩子就会感觉家长对他的关爱缺乏,这个时候家长要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多去关注孩子内心,这样孩子就不用通过“熊”来吸引家长了。
  
  家长耐心很关键。无论你今天心情好坏与否,当孩子出现了一些“熊”行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先接纳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斥责。对于孩子出现的负面情绪要去接受,去理解,当我们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以后,我们内心对孩子的这种爱就会增加,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孩子才会打开心门,敞开心扉,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你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问题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如果你的爱没有增加,你带着情绪来处理事情,往往达不到你所要的效果。
  
  尊重孩子的感受。家长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下来,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孩子闹的时候家长不妨跟孩子共情,“哦,你很想吃饼干呀。”“妈妈有时也会想吃东西的哦,特别是饿了的时候。”“嗯,看得出来,你很想吃。不过我们现在家里没有哦。”“我也真的很希望家里有你要吃的饼干。”表示你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改变自己的情绪,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才能对孩子出现的一些状况进行了解。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一旦得到了大人的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不再无理取闹。
  
  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孩子的规则教育应该是“坚持”和“变通”相结合,原则性的东西要坚持,方式方法要注意变通。建议不要把孩子看作麻烦的制造者,而是要把他们当作协助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弄乱了东西,那就请孩子帮忙收拾,表明你希望东西被归回原位的期许,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如果效果还不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让他真正从内心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省。而对于孩子无视别人的感受时,家长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告诉孩子你不喜欢他这样,他的行为已经干扰妨碍了别人,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些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总之,只有家长真正放下身段,降低自己的焦虑,接纳孩子,以身作则,多学习,才能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只有这样你眼中的“熊”孩子才会变成“好”孩子。

上一篇:比起打骂更伤害孩子的是什么?
下一篇:父母最容易误解孩子的四大行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