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校探索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家校探索
家长这么做,是要和老师“唱对台戏”吗?
         发表时间:2016-09-27 10:23:42  文章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从孩子走进学校开始,老师对他的影响就非常巨大。
  
  而作为家长,如何与老师打交道,也很关键。因为家长与老师打交道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双方沟通效果;同时,家长待人处世的方式,孩子看在眼里,继而也会影响到孩子与老师的沟通……
  
  亲爱的家长们,和老师打交道时,下面这5个忌讳,一定不能犯。
  
  1、没搞清楚事情之前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的孩子的错,可以去和老师反应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如果是学校和老师处理不得当,可以先跟学校和老师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会给老师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日后自然会对孩子另眼相待。
  
  如果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去大闹学校和老师,只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无理取闹,给老师留下的这样的负面印象自然对孩子很不利。
  
  2、不把学校、老师的规定当回事
  
  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比如很多学校会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
  
  如果家长对一些规定很有意见,默许甚至鼓励孩子违反规定,这会让学校和老师非常为难。也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只需要面对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于学校,需要面对几百几千的学生。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的制度,往往就是为了保护大部分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环境。
  
  3、不参加家长会、不和老师沟通
  
  孩子的教育,第一负责人应该是家长,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长,老师希望能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好能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因此家长不管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去参加家长会。如果实在无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师沟通。否则老师不确定你是否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也不确定你孩子出现问题后自己的处理方式你是否能接受,更不会知道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否与家庭问题有关。
  
  孩子最终教育成什么样,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不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自然很难因材施教。
  
  4、拿社会和整个教育的问题来评判老师
  
  就像这个世界最想让病人健康的是大夫,那这个世界最想让孩子优秀的就是老师了。能把学生教得个个优秀,是每个老师最大的梦想。
  
  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一旦社会上出现一些教育事件,都会认为整个教育行业出了问题,对自己孩子的老师也大加指责。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确实有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否定所有的老师。这会让绝大部分怀揣教育理想,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伤了心。
  
  如果家长能对老师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体谅,老师自然也会报之以对孩子的宽容和鼓励,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5、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
  
  在几年前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老师最厌烦那种家长?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的家长排在了首位。
  
  现在很多家长会觉得,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交了学费,老师就应该给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教育不是服务,它是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滋养。
  
  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尊重和信任,因为也只有这些才能激活老师内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让老师用心去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份最优质的教育。

上一篇: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三件事
下一篇:老师最喜欢的10类家长,你上榜了吗?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