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校探索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家校探索
如何帮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发表时间:2016-02-29 16:00:28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或家长这样评价孩子:“挺聪明,就是粗心”,意思是说这孩子智力水平还是很棒的,只要不粗心,便能考个好成绩。
  
  可粗心,真的是这么好克服的吗?孩子成绩不好,也都仅仅因为粗心吗?
  
  作为一个曾经“聪明并粗心”的孩子,小编便来谈谈体会。
  
  没错,从小学到初中,我也一直被这样的评价包围,不止没有反感,甚至还有一丝得意,好像是在向大家炫耀:“看吧,老子聪明,也就是不认真,一认真起来准考第一!”于是,每次都仗着“自己聪明”高高兴兴走向考场,而每次总捧着那张拿不出手的成绩单,颇为不屑的来一句“就是粗心了点”。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工作后(很明显,我没有走向人生巅峰),最开始的工作是编辑校对,那种不得出一点差错的活,而我却错误频出,还因此扣罚工资。那时很苦恼,觉得自己真没用,直到后来看到身边同事的工作状态,才明白认真的重要性,现在想想,如果不总以那句“你挺聪明,就是粗心”来安慰自己,也许不会这样。
  
  什么原因
  
  因为粗心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是从小在心里埋下的那种“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在作怪。孩子有了这种思想,他便不再去仔细研究每一道试题、每一个问题,当成绩不理想或出错后又以一个简单的“粗心”为自己开脱,从而一犯再犯。
  
  “可老师也说我家孩子听聪明啊,如果能改了粗心的毛病,成绩应该不会差!老师难道骗我们吗?
  
  其实家长听到这句话时,往往不要太当真,因为老师大多是一种客套,一种对孩子的鼓励。但许多家长却因此觉得自己孩子智力超群,只要认真起来,学习自然好转,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就像“调皮的孩子都聪明”一样,让我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孩子的聪明是必然,粗心只是偶然,只要不粗心便能迎头赶上。
  
  所以,归根结底,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是在为孩子的不认真、不努力开脱。其实,孩子的智力并没有太大区别,除了极少数的天才或弱智,大部分都在伯仲之间,都可以通过努力达到一个不错的效果。而一句“挺聪明,就是粗心”则为你和孩子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蓝图,好似稍做改变既能成功,其实还差的很远。
  
  粗心的根本原因
  
  其实粗心有很多原因,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某些时候看错了。但如果孩子总是粗心,则多半是对问题理解的不够深入,一知半解,变个方式就不是那么确定了。
  
  而“你挺聪明”的评价又让他不想面对“自己不太懂”这个事实,便这样不懂装懂下去,也许在平时作业还能糊弄过去,但一到了考试这样高度紧张的场合,他们很难平静下来,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如何帮孩子克服
  
  1、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氛围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环境,这样才能养成孩子不急不躁的性格,沉得住气,不随意,不敷衍。还可以与他一起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让他的学习生活变得有计划,有顺序。
  
  2、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要认真给孩子分析他过去粗心的实例,让他明白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可以特意挖掘一些隐蔽、细小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提问,提高审题的准确率。一定要让他体会到在小事情、小问题上的付出是值得的,是他成长的催化剂,是克服粗心的最佳“良药”。
  
  3、摒弃自己的虚荣心
  
  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轻易褒贬孩子,沉下身子,多点耐心,千万别总把“孩子聪明”挂在嘴边,在孩子浮躁时给他一些安慰,让他能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多多钻研。

上一篇:让孩子爱上学习的12个新式教育   
下一篇:尖子生的11个学习习惯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