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剖析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案例剖析
孩子为啥不愿跟家长说话?
         发表时间:2016-09-21 14:02:57  文章来源:烟台晚报  宫学萍
 
  “我算看明白了,孩子周末回家,根本不是看望我跟他爸的,他是回家看望他的宝贝电脑的。上周日在家一天,总共也没跟我们说上三句话!”
  
  以上抱怨出自一位高一学生家长之口,也代表了很多为人父母者心中的一个共同困扰———为什么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他们也越来越不爱跟我们说话了?那个整天缠着爸爸妈妈问东问西的好孩子究竟跑到哪里去了?
  
  孩子为什么不愿跟我们说话了?
  
  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回答:“有什么可说的?跟他们说他们也不懂。他们知道口袋妖怪吗?知道吴亦凡是谁吗?”———小果,男,初二
  
  “嗨,不用张嘴,我也知道他们想跟我说什么?翻来覆去就那点儿东西,从我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十二年了,整天就惦记教育我好好学习。我特别讨厌他们故意装作很有耐心的样子,说话总要绕好大一个弯,最后还是要绕到学习啦,将来啦,如今大学生也不好找工作这些废话上。真烦!”———可可,女,高三
  
  “我喜欢和爸爸说话,不喜欢和妈妈说话。妈妈总是说奶奶的坏话,我喜欢奶奶。”———莎莎,女,小学二年级
  
  为什么不说?孩子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聪明的家长应该也从中读到了一些孩子的渴望。接下来,我们不妨也反过来思考一下:孩子之所以跟大人说话,又是为了得到些什么呢?如果他们不想说,是不是也表明家长没有满足他们渴望从交流中获得的东西呢?
  
  几乎在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存在于孩子与家长之间———孩子眼中的自己,常常比他们实际的状态要大得多,成熟得多,他们经常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超越他们实际能力的很多问题;而家长眼中的孩子,又常常比孩子的实际状态小得多,幼稚得多,他们经常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不能面对很多他们实际上可以很好完成的任务。这一大一小之间的冲突,也在孩子与家长之间“说不说话”这个问题上得到了深刻体现。
  
  孩子渴望家长把他们当做成年人来对待,来进行交流,而做父母的,却明知有些话“说了孩子就会烦”,也要坚持整天唠叨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这其中隐藏了很多家长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所有的父母内心都有一个自私的愿望,都希望孩子永远不要长大。虽然这话听起来会让人多少有点不舒服,但如果家长愿意试着去理解,就不难回想起曾经的自己,在被尚为幼童的孩子用充满崇拜的眼光注视的时刻,自我曾经得到过怎样丰盈的滋养和满足。
  
  当老师,当指导,当榜样,当人生领袖……担负起类似这样的人生角色,总是一件让人感到很舒服、很痛快的事情。单位来了新人,或是大学来了新生,身为前辈的人也会在带领新人成长中体会到“高人一等”的优越———尽管过程中他们也常常会抱怨几句辛苦。
  
  学会去体会并承认孩子的感受
  
  在畅销多个国家的儿童教育学名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一书中,作者阿黛尔·法布提示家长的第一原则,就是学会去体会并承认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能感受到他在与你交流的那一时刻的任何感受,而不是简单传达你希望他应该做出的反应。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秘诀会让两个人内心的距离迅速拉近。
  
  做父母的人都经历过带孩子打预防针的时刻。当怀中的孩子嚎啕大哭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紧紧抱住孩子反复念叨着“不疼不疼”,或者是“不哭不哭”。很少有人会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是你自己走路时脚踢到石块,关门时挤到手指,有个人跑过来对你说上一句“不疼”、“不哭”,你又会作何感受?会不会愤怒地回一句“不疼你试试”呢?
  
  心理学家就建议这个时刻的父母,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感受,柔声说出“刚才打针了,宝宝很疼”,片刻之后再用询问的语气说“还疼吗?要是不疼就不哭了,好不好?”通常就能引导孩子很快停止哭泣。同样的道理,当每个成年人在经历任何引起伤心、悲痛、愤怒、委屈或者欣喜、快乐、幸福、激动情绪的事件时,最希望从身边人那里获得的———不是他对于事件客观正确的判断分析,更不是他因此对你提出的希望要求,而是在那一时刻,他愿意陪你沉浸在你的感受之中。
  
  所以,如果家长现在正苦于无法从孩子那里听到一句“真心话”,就请从此刻开始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来与之沟通交流。不妨从以下几个小突破开始,走向孩子们原本就渴望被人走进的内心。
  
  ●保持耐心。听孩子把他的故事讲完,而不是急于给出你个人的建议和评价。
  
  ●在你想要给出一些忠告之前,想一想你的孩子真的不知道吗?还只是因为说了以后自己会舒服一些。比如,学习的重要性和安全问题。
  
  ●承认生活中的有些事情自己不懂,并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寻找答案。不要担心,承认不完美只会有助于孩子觉得你是一个真诚的人。
  
  ●跟孩子讲讲自己年轻时候的糗事,而不是只讲你从一年级开始就是班级第一名的丰功伟绩。
  
  ●尊重孩子不说的权利。毕竟,他的世界不再像婴儿期那时只有爸爸妈妈两个人。
  
  ●当然,你一定还会找到其他属于你独享的好办法。

上一篇: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一定要避免的六大误区
下一篇:为什么三年后学生的差异越来越大?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