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剖析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案例剖析
孩子撒谎怎么办?
         发表时间:2016-03-23 11:30:33  文章来源:搜狐母婴
 
  近期在家长群里看到一个家长的求助,她非常郁闷的请大家帮忙出主意,说她发现近期8岁的女儿总是撒谎。撒谎这件事作为一个她无法接受也无法原谅的恶习,让她深恶痛绝。但是对女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心也谈了……如今真的是黔驴技穷,求大家支招。
  
  具体到孩子怎样撒谎的事情上,她也是滔滔不绝,一副与女儿斗智斗勇的“正义战士”模样:
  
  孩子回家手里多了几个小印章,她追问从哪里来的。孩子回答说是同桌送她的。她看到孩子目光闪烁的样子,追问再三,在答案一直肯定的情况下,她特意给孩子的同桌家长打了电话。结果证明印章不是同桌送的。孩子又改口说是自己捡的,然后忘记了以为是同桌送的。再追问哪里捡的,孩子闪烁其词,后来说是在操场捡的。她一听就知道是谎话,因为这几个小印章连外包装都没有拆开,怎么可能是在操场捡的呢?可是孩子就是咬定在操场捡到的。最后她让孩子把印章教给老师,事情也只好不了了之……
  
  孩子不想去上舞蹈的兴趣班,就借助老师偶有表演的机会告诉她说兴趣班停课了。因为接送孩子去兴趣班一直是爷爷的事情,所以最开始她也没有在意。可是经过隔三差五的停课,她不由有些怀疑,就去找老师询问,才发现舞蹈班并没有频繁停课,而孩子只是不想去而已……
  
  孩子告诉她家庭作业写完了,其实压根儿就是贪玩没有写,还把课堂上写的作业当作家庭作业交给她看。由于她忙,也没有仔细检查就签了字。后来老师在校信通上点名批评孩子连续几次没有交作业她才知道……
  
  孩子的同学告诉她,孩子在班里说自己过年得了多少多少的压岁钱,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
  
  ……
  
  类似这样的事情,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不是没有沟通过,孩子在她试图好好沟通的情况下,也总是会痛哭流涕、认真认错并表示要痛改前非,可是转过身就该干什么干什么,这不就依旧是说话不算数或者等同于撒谎的一种吗?后来她发现孩子的撒谎趋势有愈演愈烈的症状;而且她现在和孩子说话也总是不自觉的带着疑惑的眼光和态度,总觉得孩子在欺骗她……
  
  诚然,撒谎对于孩子来讲,的确是一个不好的品质。但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以及面对孩子不同类型的谎言,家长要首先学会理解与宽容,同时要有不同的方法和办法来引导孩子,区别对待。
  
  从本质上来讲,孩子的撒谎也不意味着孩子无可救药的不好。我们有句老话叫“童言无忌”,就是特指孩子本性中与生俱来的纯真。但是随着孩子逐步的成长,孩子也一直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赤子之心面对世界的是是非非。他们可能会发现,有时候自己的本性流露并不见得是大人所喜欢的。比如他们喜欢自由自在的玩,但是大人却自有一套能不能玩的理论来随时束缚他们。随着矛盾的产生与冲突不断加深,渐渐地孩子发现,原来适当的隐藏自己才可以得到更多的赞赏,不得已的谎言由此而来。成人世界也自有“言不由衷”的说法,只是比孩子做的更巧妙一些而已。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孩子从实话实说到想要用谎言来换取“世界和平”,既是孩子成长的代价,也是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探索世界的过程。作为家长,与其火冒三丈的去判断、堵截孩子是否说谎,不如换一个思路,理解孩子、欣赏孩子,并将孩子的小聪明引导成为大智慧!
  
  孩子的“谎言”对于家长来讲,基本上都是比较拙略、甚至于不用判断就可以明白的。但是,作为家长仅仅判断出孩子说谎难道就是最后的结局吗?就着孩子的说谎的问题去想着如何解决或者杜绝,其实是很笨拙的做法。没有无缘无故的结果,孩子之所以去撒谎,一定是有起因的。
  
  不要总想着去“教育”孩子,这样只是会本末倒置的小题大做;而要多花费心思去琢磨如何“理解”孩子才可能会事半功倍的彻底解决问题。

上一篇:溺爱会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下一篇:一个“暴”妈如何毁三代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