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专家视点
徐永恒:会自我控制的孩子能成事
         发表时间:2014-07-02 17:40:30  文章来源:新浪教育 徐永恒
 

  教育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测试孩子的自控力与未来成长的实验。

  20世纪6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教授沃尔特·米舍尔设计了后来非常出名的“棉花糖实验”:一名实验人员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带进一个房间,桌子上放着一块棉花糖,实验人员告诉孩子他将离开房间一会儿,如果孩子在他离开期间不吃掉棉花糖,他将奖励他两块棉花糖,如果他等不及吃掉了,就没有奖励。

  参加实验的孩子共有653名。实验结果表明,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在实验人员离开的15分钟内坚持不吃棉花糖;其余的孩子,有的在实验人员一离开就忍不住吃掉了棉花糖,剩下的孩子大多只能等待30秒钟。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这653名孩子成为青少年后,米舍尔再次追踪当年参加实验的他们。他发现一个显著的关联:孩子在四五岁时坚持等待的时间越长,长大后在米舍尔设计的评估表现中得分越高。在其他能力中,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的关注力和推理能力更好,并且他们“不容易在压力面前崩溃”。

  为什么能够坚持等待、延迟满足的孩子情商和智商表现得更高?一个解释是那些在实验中“获胜”的三分之一的孩子,本来就具有更高的情商和智商。比如,他们明白在实验人员离开期间不吃掉棉花糖,他将获得两块棉花糖,这种推理能力给了他信心,使他在克制自己想要吃掉棉花糖的心理压力中,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别的事情或等待未来的成功。

  这个教育实验和成长故事对今天的中国家长来说,依然具有深刻的启迪。不久前,出生于60年代、毕业于北大的著名企业家俞敏洪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到,现在80后、90后的一些年轻人,年纪轻轻就开始买房、买车,成为房奴、车奴,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选择和更大理想的实现。不料,80后、90后年轻人们纷纷回应说,他们宁愿现在就成为房奴、车奴,这些东西给了他们提高生活品质的条件,而理想可以往后靠一靠。这是不是说明中国年轻人的耐性正在下降呢?

  这种选择倾向与俞敏洪那一代人有点大异其趣。以俞敏洪本人为例,他是通过三次高考[微博]才考上北大的,在北大英语专业就读时也吃了很大苦头,在毕业留校担任多年教师后,他从北大辞职,从拎着浆糊桶到布告栏刷广告和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在当时看来,他舍下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是很重的,而他努力争取的东西是相对虚幻的、能否得到也是存疑的。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成功的秘密:一个人要成为人才,要做成大事,一定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愿意为未来的目标付出眼下的代价,在压力面前保持心态的从容和精神的专注。

  中国家长对孩子往往关爱有余,较少想到训练孩子懂得坚持等待、延迟满足。我们看到很多家庭对孩子都是一呼百应,孩子一提要求就很快满足。只要家长们约束一下自己的爱心,改一改自己的习惯,你的孩子就会变得不一样。比如,幼儿想要从童车里出来,如果你确认他还可以呆一会儿,你可以告诉他:“你要等一等,等妈妈干完手上的活儿。你可以继续玩车上的玩具,或者观察旁边的花草。”上学后的孩子想要一辆自行车或游戏机,你可以对孩子说:“等到年底吧,我要把它作为你学习成绩的奖励和新年礼物。”想一想,这个年底实现的目标一定会给孩子增加学习的动力。

  增强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的方面是使他们不容易在压力面前崩溃。所谓崩溃有几种情形,一是情绪崩溃,这会使原来计划好的事情做不下去或做得很差;二是信心崩溃,彻底放弃原来确定的目标;三是人际关系崩溃,导致与他人关系紧张,很难协作共事。显然,管理不住自己,一遇压力便容易崩溃的人很难有所作为。为此,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设定一些目标,要经常与孩子一起讨论这些目标的意义,和孩子一起分享在实现这些目标的努力过程中的收获和快乐。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懂得,在努力的过程中要克服一些困难、顶住一些压力,都是自然而然、应当如此的事情,孩子就会平静地、有耐心地去做计划中的事情,即使后来目标没有实现,他也会懂得过程就是意义、过程就有价值的道理。

  懂得坚持等待、延迟满足,懂得树立目标、持续努力,懂得自我控制、不在压力面前崩溃的孩子,往往都具有良好的品性。他们不会狂躁易怒,或无故沉默,他们乐意理性交流,总是对生活保持着兴致,他们不会常常抱怨。愿家长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引导,培养出这样的具有优良品性的好孩子。

上一篇:俞敏洪:怎样让孩子成为世界精英?
下一篇:孙云晓:父母和孩子应该是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