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社区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亲子社区
父母别“自私”地去爱孩子
         发表时间:2014-05-09 16:45:22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三川玲
 

       我们在谈论父母与孩子关系时,曾经说过“孩子不是父母的投资品”、“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现在来谈论第三个方面:孩子不是爱的控制对象。这个方面颇具有迷惑性,就是以爱的名义,实施对孩子的控制,其实是满足自我的自私行为。

  新生代父母大多破除了“养儿防老”的思想,但还有一种特别隐蔽的,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这种思想以爱为旗帜,特别容易蒙蔽天真的孩子。

  为了你好,一出生就买进口奶粉、高价纸尿布;为了你好,穿最贵的衣服,买最贵的玩具;为了你好,带你去婴儿游泳,上早教班;为了你好,看最贵的私人医院,用最好的药物;为了你好,请客送礼进最好的幼儿园和学校;为了你好,旅行坐头等舱,住星级酒店;为了你好,给你报高价的兴趣班、学习班,请最贵的老师;为了你好,报最热门的专业,进最好的大学;为了你好,替你安排最铁的饭碗,找最放心的伴侣;为了你好,住在一个城市,为你照顾下一代……

  这些父母任劳任怨,无私付出,不图孩子的钱,更不要求孩子回报什么,只求孩子有出息,是多么伟大啊!且慢,孩子出息的标准,是谁定的呢?原来,就是父母给制定的。也就是说,孩子为了满足父母制定的要求,就要用自己一生的代价去换取。

  成功,是的,孩子要成功,成功背后隐藏的,是父母“光宗耀祖”的潜台词。不知道有多少父母,把自己的伟人梦、英雄梦、富豪梦、科学梦、明星梦……统统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

  凭什么!这样的家长多么自私,又多么懦弱。要知道,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什么时候都不算晚,80岁开始画画的也能成为大家。而且,对于梦想,不是达到了目标才叫成功,只要有勇气去付出,本身就是成功。孩子不是你的替身、不是你的附庸,更不是任你摆布的棋子。

  有时候,我很同情那些在大城市职场奋斗的年轻人,他们背负了太多太多的责任,也承担了太多太多的压力。从事着表面光鲜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过着没有个人趣味的生活,从一个目标到达另一个目标,疲于奔命。

  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整个家庭而活,为了还父母培养自己的债,不敢寻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我真想奉劝家长,放过这些可怜的孩子吧!

  我的一位朋友,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总裁。而他的妈妈,一位淳朴的陕西老人家,不想儿子多么有钱、有名、有地位。她对儿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而不是被别人安排的生活。

  希望这样的父母越来越多。

  最后,我想表达我一贯的态度:孩子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的灵魂属于未来,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给予他适合成长的环境,给予爱和自由。这,已经足够。

  送给大家一首我经常阅读的,纪伯伦的诗歌《论孩子》,与大家共勉: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三川玲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

上一篇:经常“受刺激”的孩子更聪明吗?
下一篇:父母是否应当告诉孩子社会有凶险?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