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父母必读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父母必读
怎么样让孩子不犯“拖延症”?
         发表时间:2014-03-28 07:22:29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小学一年级的小团最近让团妈很闹心,“除了在家里早上不肯起床,拖拖拉拉外,本周小朋友连获两个倒数第一,老师接连告状,课堂练习全班最慢。”类似的情况也在不少童玩会的妈妈家中上演,怎么样让孩子不犯拖延症,做事情有紧迫感?

  起床拖、吃饭拖、睡觉拖……

  拖延蔓延至孩子

  “我家六岁的儿子有拖延症。每次不到最后就不肯行动,包括晚上睡觉,早晨起床,出门上学,或者甚至是出门玩耍。”杭州的牛牛妈说,以前没有这么严重。虽然他会抱怨几句,但其拖延程度都在可以忍受的范围,现在是越来越拖,一再挑战父母底线。

  小丸子今年四岁半,已经上幼儿园了。每天早上是妈妈最难熬的时间段。“从起床到出门要一个半小时。吃饭很慢,好说歹说,常常要催着盯着才不迟到。”小丸子妈说,各种招自己都用过了,比如吃不完就把饭拿走,结果就是要么吃不饱,要么还是迟到。

  “还有比给6岁的孩子贴上‘拖延症’的标签,更能导致孩子拖延的吗?”儿童教育学者王人平说,孩子认知、思维能力有限,会以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你认为他有拖延症,他不拖延,对得起你吗?拖延是结果,是表现,我们应该要冷静地分析原因,而不是忙着盖棺定论,乱贴标签。

  积极拖还是消极拖

  拖沓是对成人世界的反抗

  能够自由安排时间节奏,是人的内在诉求。其实,拖沓是人之常情,即使很多成人也有严重的拖延症。

  育儿名博韩谨说,拖沓是对成人世界的反抗。是什么样的成人世界呢?可能是一直唠唠叨叨的妈妈,可能是追求完美的爸爸,可能是从爷爷奶奶到外公外婆都过高的期望值,还有不爱上班、不得不遵守时间表的、每天早晨就不快乐的父母。孩子的神经,犹如敏锐的雷达,这些孩子都能感觉得到。

  孩子内心感觉到压力,就会用行为语言来表达,就有了拖沓。韩谨说,孩子的反抗有积极模式和消极模式。其中积极模式的表现是,孩子手头刚好有更有吸引力、更有研究兴趣的东西,比如画画、手工、阅读、观察……他们会转换到那些事物上去。家长不妨尊重孩子拖沓的理由,留出时间让他们实现自我。时间有了,孩子也就尊重生活的正常秩序和节奏了,拖沓也就很容易克服。消极的拖沓是大部分孩子拖沓的主要形态,是必须仔细分析的。

  起床就是一份礼物

  克服拖沓,父母从自己做起

  有了孩子,要求我们都要装备成智勇双全的父母。孩子拖沓反抗的是既有模式,反抗时间监狱,反抗流水线上的人生。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对治拖沓呢?给孩子时间管理的动力,首先要从父母做起。

  韩谨说,比如起床拖沓,虽然生活中不是每个早晨都有阳光,但父母要在家庭中创造明媚的早晨,家里爱的氛围永远不变。“父母要首先克服惰性,尽量比孩子早起,安排好早餐事项,以耐心愉快的心态等待孩子起床。明快的音乐,一个清晨的唤醒仪式,都可以发挥作用。”韩谨说,几个月的孩子,一睁开眼睛就笑,起床对婴儿而言,就是一份礼物。我们应该捡拾起婴儿起床的心情,把每一天都还原成一份生命的礼物。

  吃饭拖沓,可以有气氛感染,可以有适当的饥饿惩戒。

  作业拖沓,可能和国内教育环境下,孩子作业负担过重相关,量大,孩子专注力不能持久,久之则厌倦,就以拖沓来反抗。妈妈们可以做的是帮助孩子分解任务,以每半小时为一组,中途休息。分数组完成,应该是不错的做法。

  可以画一个大的时间表。每天早晨花了多长时间,形象记录一下,哪怕提高一分钟,都表扬。坚持数周,应该成为自律和习惯。

上一篇:孩子为什么缺少孝顺之心?
下一篇:如何给孩子定制合适的学习计划?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