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专家视点
马未都:“虎妈”教育更有效
         发表时间:2013-11-18 10:40:42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中国人一向注重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早已深植人心,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许多期盼,也对子女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但是,引导孩子“成龙”、“成凤”的是“赏识教育”还是“虎妈模式”?成材的标准又是什么?对此,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表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惩戒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成材的标准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

  “放弃小爱,追求大爱”

  现在很多家长都在埋怨孩子难管,不听话,很多家长往往无所适从。为什么会这样?

  马未都:孩子不听话有两种情况,一是各年龄层的孩子常常给家长施以颜色,我见到最恐怖的报道是高中学生在家长的斥责下当面跳楼;二是家长自己,苦口婆心,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乃是这些家长早期教育失误的结果。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让其自觉遵守社会法则,知道什么该什么不该,知道什么能什么不能,这说着容易做着难。

  记得有一次,我去美国时住在朋友家,他的三岁儿子见有生人来,欢天喜地,到点儿不去睡觉,于是父母、姥爷姥姥、外加两个保姆,六个人千哄万骗地也未能让其上床,夜里11点了,一家人无奈地颜面扫地。我出马了,我说,只需一句话,他立马去睡觉。全家人均不信。我把孩子叫到跟前,盯住他的眼睛,让时间凝固了三秒,我再问他:“孩子,你该干嘛了?!”

  这关键的三秒钟,击碎了孩子的防线,孩子毫不迟疑地说:“我该睡觉了。”随即入睡无话。全家见此愕然。其实此时孩子心中明镜一般,他一直在观察大人的态度,让他说出你想做的,是教育的手法,算秘诀也可。

  但许多家长却总是忽略这样的秘诀,而一味迁就孩子。一个明显的现象,每到大学新生入学,校园里便随处可见扛着大包小包的家长。

  马未都: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如此,不但送孩子入学,连铺床这等小事都给孩子干了。我告诉他,孩子睡得舒适与否,孩子自己最知道如何办。我在乡下时,天太冷了,都会去抱一捆稻草,加在褥子底下。人不是傻子,适应能力极强,做家长的不必过分操心,你这么帮他,等于剥夺他的生存能力。你不是爱他,是害他。

  这个道理虽然极简单,听着也很容易明白,但很多家长还是“想当然”溺爱孩子。

  马未都:中国的家长最爱负责任,对下一代人呵护备至。在旁人看来,家长们都是羽翼双展的母鸡,孩子们犹如鸡雏,晒不得太阳,淋不得风雨,只适合在风和日丽时悠闲地散步,不为吃食奔波。岂不知,“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近乎本能的行为,很多动物都可做到。高尔基不就说嘛: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

  其实,绝大部分家长都是从贫困中走过来,也深知自我锻炼的好处,可不知为什么一到具体问题就先糊涂了呢?所以,把盲目的爱心去掉,让爱在严酷的教育实践中产生作用,让下一代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得以优良生存,做家长的必须放弃小爱,追求大爱。

  学会“惩戒”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推崇“赏识教育”。您怎么看?

  马未都:这些年,主流教育理论都认为在未成年人教育问题上,应以快乐教育、鼓励教育、表扬教育为主,这种被曲解的西方教育理论占了上风,让许多教师和家长无所适从。直到有老师被杀死在课堂上,被杀死在家访路上,教育理论家才悄悄闭上了嘴,叹今天的孩子不争气,冒天下之大不韪,闹到了弑师弑父的境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美德,除在电影电视的江湖之中展现,生活中已难觅芳踪。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惩戒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动物中的成长就一直伴随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惩戒,痛苦而漫长;动物的生命延续就得益于这种有效的惩戒,让其后代知险知安,知难知易,知死知生。人是从动物行列中分离出来的,带有许多动物性的本能,光靠语言教育,人类走不到今天。所以,人类的惩戒必要且“文明”。

  这种“惩戒”却为现代教育理念所不容,因为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是封建的、落后的理念。

  马未都:“惩戒”当然不是棍棒伺候!即使是施以“棍棒”,也要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比如薛蟠犯错就该打,而林妹妹就要慎重。一般来说,家长或老师应该依次智力、财力、体力给予违规者惩戒,以期奏效。智力惩戒,长者与幼者斗心眼,长者以其生存经验为幼者出难题,最简单的智力惩戒就是拉下脸来,不给一点儿好脸看;财力惩戒,西方人喜用,犯了错误,一周零用钱没了,让犯错误者痛心疾首;体力惩罚,老师罚站,罚抄课文,家长动粗等等,其效果直接。

  父母“惩戒”过您吗?

  马未都:我的父母在我幼年之时都对我动过手,原因全忘记了,但一定是我错了;现在孩子老说无法与大人沟通,趾高气扬,而我的童年,一旦犯错,父亲一巴掌就与我沟通完毕,让我知道并记住世界不能由着性子来,这尽管很疼,但我从不记恨,仍觉天下唯父母最亲。

  前不久,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模式”受到诸多家长的推崇,她为其女儿就制定了十大戒律。

  马未都:我看其中有些条款确实有些过分,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媒并不像从前那样众口一词批判虎妈,有些媒体就表态: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方式似乎更奏效,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中美教育理念大相径庭,尤其早期教育有点儿水火不容的味道。中国过去教育的核心手段是“戒”,告诉孩子哪里不可以逾越,犯戒则惩;而美式教育的宗旨是“诱”,循循善诱,以奖为主;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中国孩子知道社会框架在哪里,不愿越雷池一步,而美国孩子则思想自由一些,少有约束。其实没有结论说哪家教育手段最好,中美教育体系下都有精英出现。当孩子步入高等教育(一般均满十八岁)时,选择可以看出他们是否心智开始成熟。

  在今天中国的中小学及家庭教育中,老师和家长似乎有些无奈,在“戒”与“诱”之中徘徊,我去过几所著名的中小学,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深感担忧,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都娴熟地说一套官话,让人不寒而栗。

  我还要强调,惩戒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孩子在小学期间、中学期间心智还不健全,犯点儿错误正常,这就需要他们最亲近的家长老师告诉他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可以没有文化,但不可以没有道德”

  对于孩子成材的标准,现在正受教育的一代及家长常常茫然。您认为孩子成材的标准应该是怎样的?

  马未都:我小时候,家庭、学校、社会这三大系统明确且高度统一,父母、老师、领导,都会告诉你一个朴素的道理:你是一颗螺丝钉,党把你拧在哪里,你就在哪里发光。那个时代,人们很少茫然。

  但现在,这三大教育系统指向不一,各自把握住自己的优势,让受教者在其中分辨选择,适者生存。可怜的孩子们在不得已中一次次修正自己建立起来的价值观;看着轰然倒地的废砖,一次次地又垒起斑驳的旧墙,重建自我。

  其实,联合国把我们美好的成材之梦制定出一个标准,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

  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应该是教育的核心。您如何理解“学会做人做事”?

  马未都:“学会做人”可以解释为道德水准。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显然是文明社会的第一要求,顺理成章地成为成材的第一标准。我们可以没有文化,但不可以没有道德。请注意,道德水准与文化没有必然关系,一个博士生可能道德水准低下,为人类不齿;而一个未曾见过世面的文盲,可能成为道德楷模。

  当我们清晰地知道,道德这个意识形态需要人类自律和社会约束;当我们知道,道德约束会使人类不仅仅停止肉体残杀,还要停止心灵上的残杀,人类才能无愧于人类的称谓。

  “学会做事”形象的表述是做事要有条理性。简单的比喻,把壶里的水倒进杯中,不能洒得哪儿都是,这就是条理性。条理性需要训练,没有人天生就会。千万不要以为知识掌握的多寡与做事的成败有必然联系,如果知识在使用时不对口,还不如没知识容易成功。

  学会做事,首先要多思考。做事之前好好想想,再加上一个认真的态度,事情就容易成功。砌一块砖容易,盖一座大厦难,难就难在条理性的实施上。弄懂这个道理,会事半功倍。

  合作精神更重要

  懂得“与人相处”是一个人步入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现在的教育每天让孩子埋首于作业和考试中,似乎认识不到与人相处的重要。

  马未都:今天的文化注重培养人的独立精神,这当然重要,但合作精神更重要。独立精神仅是一种人格体现,合作才是处世法宝,是社会的生存艺术。道理很简单。你今天所处的社会不是专门为你一个人设计的,除了你爹妈,顶多还有个对象,没有人哄着你玩,把你举上天。凡是举你的人,一定怀有不良动机,而这类人更不易相处,心怀叵测。

  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是相处的结果。人们在相处中学会积极向上,学会利用资源,学会团结就是力量,学会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要走入社会,早晚你会明白所谓相处,不是只和你喜欢的人相处,而是要和你不喜欢的人相处,这一条对生存十分必要。

  说到“学会学习”,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马未都:他说得对。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小学最早开的课一定只两门:语文、算术。语文——形象思维;算术——逻辑思维;以后十几年即使读到博士后,总体上也超不出这个范围。

  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浪费掉,听来十分可惜。问题是用得上的那百分之二十,我们事先并不知道在哪儿。知识的积累就是神童也需要时间,在积累的过程中,聪明的人会早些发现学习的规律,让学习变得简单。我们常常羡慕别人成功,那只是个结果。我们应该羡慕过程,学会学习。不怕自己掌握的知识过时,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又有学习的愿望,成功就离你近了一大步。要知道,所有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上一篇:李开复:孩子越大规矩要越少?
下一篇:尹建莉:严厉教育会带来怎样的损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