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家教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河南灵宝市举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通报6起学校违规收费案例 ·河南商城县举办大型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谁把许可馨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武大出版社下架关于果子狸儿童读物 · “家校共育”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动不动就“进校园”的病得治 ·杭州: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 ·南京两家长被上“名校”骗走27万 ·怀化市一小学教师让学生自扇嘴巴 ·人大代表: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会:“互联网+教育”值得支持但不能依赖 ·教育部通报广告进校园事件
 
专家视角 更多
·孙金龙:许可馨事件有何进步意义 ·唐江林:基础教育要为孩子奠基终身发展 ·陈凤珍: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赵忠心 家庭教育发展勿忘追根求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不是管理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敏洪 家庭教育究竟怎么做 ·丘成桐: 兴趣培养决定孩子终身成就 ·米粒妈:为何普通人家更需要应试教育 ·窦桂梅:学校最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郝晓敏:如何让老师与家长停止“互掐”? ·孙云晓: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天一燕:父母有修养孩子才有教养
 
  名人家教
杨振宁之父:慢慢来,不要急
         发表时间:2013-02-28 04:10:36  文章来源:城市快报
 

       杨振宁  1922年,他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普通家庭。父亲虽然只是位中学教师,但学识渊博又不断进取,在他未满周岁之际,考取了公费留美名额。六年后,父亲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在厦大任教一年后,改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1929年,他随父亲住进清华园时,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非常时期,但由于生活在一个被保护起来的特殊环境里,加之父亲对他管教一向宽松,因此在他的童年记忆里,这反而是一段极为美好的时光:清华园里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每一棵草、每一朵花他都长久地注视过;而在上学路上,他常常会为一只蝴蝶或蚂蚁搬家等“重要事件”而耽搁很长时间。

  和身为数学系教授的父亲一样,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超常的数学天赋。但父亲似乎对他的天赋视而不见,从不对他进行任何指导。不过,父亲书架上的那些外文版数学书籍却始终向他开放,只是有限的外文阅读能力又让他不得不时常向父亲求教,可父亲却总是说:“慢慢来,不要急。”当然,父亲偶尔也会给他解释一两个基本概念。

  在“慢慢来,不要急”的家庭氛围中,他快乐地成长着,也就是在这段时期,他读完了小学,接着又读了初中、高中,并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7年抗战开始时,他们一家搬回合肥老家,并辗转于1938年3月到达昆明。在昆明,他只读了半年高中二年级,便于1938年秋以“同等学力”的资格考入西南联合大学。

  本来,他喜欢化学,就报了化学系,但入学考试需要考物理,“恶补”了一个月物理后,他开始觉得物理比化学更“有趣”、更合他的“口味”,于是便放弃化学,转而进了物理系。对于他的选择,父亲没有干涉,只给了他一句“忠告”,当然仍是那句“老生常谈”——“慢慢来,不要急”。

  几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南联大毕业,决定到美国继续深造。临行前,父亲陪他坐上开往机场的汽车,在拥挤的车内,起先他还能看到父亲,可很快他就被挤到了远处。在车上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旁边的一名乘客让他向窗外看,这时他才发现父亲原来还站在那里,看着一向“不急”的父亲此时那满脸焦急的样子,他禁不住热泪滚滚。

  他,就是杨振宁。下面的“故事”,我们早已熟悉了——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并于次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年,他年仅35岁,而一项科学成果在发表第二年即获得诺贝尔奖,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学习环境吧,“慢慢来,不要急”!

上一篇:胡适家教观:家教中最重要是母亲
下一篇:林语堂劝女:“不必上大学”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