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排行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妈妈为孩子制定的作息表 ·广西16岁夫妻是如何结婚的? ·学校给学生发“红包”引褒贬 ·为何赴美留学三天被劝退? ·女孩如何考进世界最难进大学 ·儿童体内为何会有兽用抗生素? ·你自己扶不上墙凭什么“恨铁不成钢” ·为何拒绝耶鲁录取通知书 ·剑桥大学为何录取闫隽永 ·4岁儿子请离异妈妈吃情人节大餐 ·春节过完 留守儿童和母亲再次分离 ·儿童手表究竟有没有辐射? ·5岁娃用手机讨要200多元红包
 
专家视角 更多
·陈鹤琴:怎样让孩子聪明能干? ·龙应台:父母要在“有效期”内教育孩子 · 王桂兰: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盛小云:家庭教育中需言传身教 ·刘长铭:决定孩子一生的是家庭教育    ·葛 欣: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和写作? ·陆士桢: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教育? ·尹建莉:童年需要“试误”和“不听话” ·顾明远:教育领域里的八大悖论 ·夏正林:父母给孩子拉票“拉”到啥? ·毕淑敏:告诉孩子什么是成功和幸福? ·资中筠:我们要学好中文的必要性?    ·孙云晓:如何让孩子爱上书
 
  热点排行
妈妈去世该不该瞒着孩子?
         发表时间:2016-03-11 09:38:20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我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女儿13岁,上初中,小女儿7岁,上小学一年级。大约两个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妻子的生命。
  
  我的痛苦就不说了,我要挺住。但当时觉得小女儿年龄太小,怕她接受不了,妻子抢救无效后就直接去公墓办理了后事,整个过程没让孩子知道。家人商量后统一口径,就对小女儿说妈妈生病了,去外地治病去了。至今两个多月过去了,我们还一直瞒着小女儿。
  
  可我心里总是隐隐的不安:该不该继续瞒孩子?以后我该怎样面对孩子?是不是该让孩子知道实情了?
  
  读者 徐恒
  
  徐恒读者:
  
  你好!首先我想说,你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面对家庭的遭遇你挺住了。所以,请原谅我就不说安慰你的话了,咱侧重说说如何面对孩子的问题。
  
  类似你们这样的情况,真的并非绝无仅有。有个案例也是孩子的妈妈去世了,家人瞒着孩子。但是孩子总是心神不安,吃不好,睡不好,常常从恶梦中哭醒。
  
  大凡这种情况,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大人首先弄清楚:我们怎样确认孩子对妈妈的去世真的一点不知情?即使孩子从来没有直接问,即使家里没人直接告诉她实情,但怎样保证孩子不会从其他渠道获得信息呢?比如外面的街坊邻里、同学老师会不会有人有意无意间说漏了嘴?比如家人的神情语态、环境气氛会不会让孩子猜测到妈妈出事了?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察言观色,已经能够分析判断了。直接把实情告诉孩子,孩子可能会很悲痛,但是,总会慢慢淡化,慢慢走过。如果孩子已经知道了实情,大人却还瞒着孩子。大人不说,孩子也不问,对彼此岂不都是一种漫无休止的煎熬?时间长了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岂不是更大?前面案例中那个孩子寝食不安的症状,就是心灵伤害的表现。
  
  所以,与其让孩子不安地猜测,不如找个机会直接跟孩子说明。
  
  当然,在和孩子交流时要注意四个要点。
  
  一是逐步暗示,话说得要有个台阶,一步一步给孩子心理上逐渐接受的过程。
  
  二是从容沟通,和孩子慢慢说明,保证现场有孩子宣泄情绪和大人及时疏导的时间。
  
  三是注意氛围,最好是姐姐和奶奶都在场的时候。亲情氛围提供的安全感,对孩子是很好的心理支持。
  
  四是正确引导。在孩子逐渐接受妈妈去世的事实之后,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今后还应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亡,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总之,这样的事情是瞒不住的,长痛不如短痛,不说出来的痛比说出来的痛更痛。尽早说明实情,尽早让不幸成为过去时,有利于孩子把伤痛转化为心灵的成长,有利于家庭把压抑转化为开创新生活的力量。
  
  祝愿孩子和你们整个家庭早日走向新的生活。
  
  应用心理学研究员 马志国
  
案例围观
  
  悲伤的情感不能长期郁结
  
  我国某著名体操运动员的母亲不幸身患癌症去世,父亲瞒到她比赛完了才告诉她。结果她过了好长时间才从伤悲中走出来,并且一度萌生了退役的念头。可见悲伤的情感不能长期郁结,有时候大声哭出来比闷在心里好得多。面对亲人的离开,孩子必须在适当时间里知道。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大人的义务。(山东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常建文)
  
  孩子具有知情权
  
  孩子的承受能力或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越小的孩子适应性可能更大一些,早点知道有利于早点开始新的生活。另外,孩子具有知情权,我侄女6岁的时候外公去世,虽然她明白去世的真正含义,但还是接受了去另外一个世界的解说。(浙江省杭州滨兴学校 姚贺国)
  
  真实的谎言不利于健康成长
  
  成人总喜欢用充满爱的心灵鸡汤来感染孩子,希望保持他们对美好世界的初衷。但如果只靠真实的谎言来哄骗孩子,他们怎能健康成长?直面人生的挫折和悲欢离合,才不会在心里留下阴影,不会让悲伤长时左右人的心情。经受应该接受的打击,更有利于培养健康阳光的心态。(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 钟愧傲)
  
  相信孩子有处理痛苦的方式
  
  儿童也有七情六欲,痛苦本身就是她情绪中的一种。7岁的孩子不会像我们成人一样预知失去母亲给她人生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肯定能够在她的范围里承受失去母亲的悲痛。建议要有感情告知,不要带有恐惧和失望地告诉她,相信孩子的世界有自己处理痛苦的方式。(山西省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翔升)
  
  要因人而异避免“硬着陆”
  
  应该让小女儿知道真相,她早晚要知道而且要面对现实。大女儿能承受,相信小女儿也能承受。关键是要从小女儿的个性出发采取措施,结合姐姐的坚强和家庭现有成员的温暖,当然也可以用童话故事等方式委婉地告知,尽量避免“硬着陆”。(浙江省嵊州市蛟镇中学 周国梁)
  
  让大女儿参与其中共同引导
  
  告知是必须的,但一定要注意时机和方式。7岁的孩子充满憧憬,处于心理趋于独立的过渡期,女孩子更容易因为巨大的打击而走向消沉。建议先让孩子逐渐觉察再告知真相,爸爸一定要随时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不断激励孩子树立自信心。把握好尺度,让大女儿也参与其中共同引导。(甘肃省灵台县东关小学 李天喜)
  
  家庭不幸也是教育资源
  
  好好利用这个教育契机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应该让孩子参与家政、知晓家事,培养孩子的责任与担当。我的一个同事离婚时带10岁儿子到最好的餐馆吃了一顿,慎重地告知孩子并说:“我好怕,你是男子汉,我需要你的帮助。”孩子拍拍胸脯说:“没事,有我呢!”第二天孩子早早就起床独自上学了,一夜之间好像长大了许多。(湖北省长阳磨市黄荆庄小学 夏玉珍)
  
  应该让孩子有一个缓冲期
  
  有一个9岁的孩子,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嘱咐亲朋好友暂时不要告诉孩子,并把孩子送到朋友家住了一周。后来妈妈告诉她父亲离世的消息,孩子一阵痛哭后平静下来,没有留下阴影。天天在一起和分离一周再得知噩耗,在心理与情感上是有差别的。这一周的缓冲期还是有作用的。(江苏省如东县九总小学 陈铁)
  
  隐瞒真相比如实告知伤害更大
  
  生活不只是鸟语花香、明媚阳光,也有凄风苦雨、伤感痛楚。当今的孩子见多识广,心理早熟,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已经具备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磨难教育的条件。对孩子来说,隐瞒真相比如实告知伤害更大,更残忍,更不公平,不经历风雨,怎能茁壮成长?(江苏省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 戴秋飚)
  
  每个人都无法代替孩子成长
  
  我们无法决定生死的结果,却能改变自己对生与死的态度。我表妹去年患脑癌去世前最后的日子里,我们没有向她女儿刻意隐瞒事实,相反让她尽量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经历妈妈去世的过程,这个10岁的孩子学会了关心家里每一个人,会安慰外公外婆说:“生死既然不能由我们控制,为什么我们不能快乐地面对明天呢?”(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 刘华贵)
  
  隐瞒亲人死讯是忽略生命至上
  
  近些年,高考而隐瞒亲人死讯的消息几乎每年都能看到。为了不让父亲的死讯影响江苏吴江盛泽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的高考情绪,其家人和学校一起编织谎言,参与隐瞒的人数有近千人。在悲剧面前,家长本能地把保护孩子安心高考作为第一选择。尤其是千人联合隐瞒,已经达到了社会总动员的地步:动员邻里、动员同学、动员学校,但令人疑惑的是,就算隐瞒成功了,孩子考上了好大学。但这样的行为传递给这位考生以及整个社会的考生什么价值观呢?高考比生命更重要?
  
  隐瞒亲人死讯的心态看似为了孩子好,但却完全是以功利化的标准来衡量。大家都批评教育功利化,却无视帮助隐瞒考生亲人死讯就是一切以功利来衡量的。大家都说这是个道德沦陷的时代,很多子女不孝敬父母,路人跌倒没人敢扶,为了赚钱做黑心食品无视他人健康……这些看似无解的问题,在“高考至上,生命第二”的集体无意识中还难获得答案吗?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连生命都可以退其次的教育下,考生长大后,如何还能找到自己精神的根?

上一篇: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