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观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5岁娃用手机讨要200多元红包 ·家长和教职工出钱给学校门前装上减速带 ·高中生红包抢上瘾 哭闹辍学 ·家长维权为何失败? ·一幅看哭网友的母子图 ·幼儿园园长用图案给孩子们写信 ·深圳13岁少年列席政协会议 ·外公给外孙画的救命图 ·如何避免家庭教育悲哀的发生? ·“未成年人”犯事胆量为何越来越大? ·“学霸”被骗给家长提示了什么?    ·上海男孩获百万奖学金 ·河南细心女教师救下煤气中毒母子俩
 
专家视角 更多
·陆士桢: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教育? ·尹建莉:童年需要“试误”和“不听话” ·顾明远:教育领域里的八大悖论 ·夏正林:父母给孩子拉票“拉”到啥? ·毕淑敏:告诉孩子什么是成功和幸福? ·资中筠:我们要学好中文的必要性?    ·孙云晓:如何让孩子爱上书 ·阎光才:我们的教育究竟缺什么? ·鲁鹏程:怎样培养孩子责任心 ·俞敏洪:如何让孩子成长 ·俞敏洪:对孩子最重要的三种教育 ·鲁鹏程:孩子的爱心是如何丧失的 ·魏书生:最省力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观点
孩子听话就真的好?
         发表时间:2016-02-16 11:51:09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在传统的教导观念中,要乖乖听爸妈的话是个一直以来受大家认同不变的道理,然而要听到什么程度或是该不该听,却让渐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或随著时代改变思想的大人们产生了疑问。让许多人开始反思,传统观念中,要孩子听话这件事,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父母经常对小孩说的就是你真听话、去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听话的才是乖孩子、你们家小孩怎么那么听话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对于听话这件事产生了一种荣誉感,认为能照妈妈所说的方式来做,就能被表扬。
  
  虽然什么事情都照家长的意思进行,对于父母来说可以省下很多带小孩的心力,因为一切都照著自己的期望在走,只要谁是掌控全场的人,就让孩子跟从他的意愿,只要负责听从指令就好。然而这也让还子们少了自己的主见,因为太多的意见或不顺从,会给大人带来麻烦,也因此,大人对于惩罚和奖赏的标准,是以是否听话来决定。
  
  听话的孩子最后只会变成被幸福的人。试想若有一天,孩子的重心从爸妈移转到同学或同事、主管身上,同学约孩子去做坏事、翘课,甚至发生性关系,而同事和主管可能把工作都推给孩子,待遇仍旧不变,这时候还是听话,最后承担压力、过的不开心的,往往就是那个只懂得听话的人。
  
  又或者是职场以外的人生阶段,妈妈觉得高富帅才是择偶标准,对于上进心、发展潜力、是否对孩子好都是第二考量,要是这孩子还是乖乖听话,那可是赔了自己的整个人生。也许照爸妈的想法听话,会有好的结果,踏上一般人眼中的好工作、嫁个好老公、娶个好老婆、收入也不错,然而怎么努力就是快乐不起来,因为这样的人生并不是自己的,一切都是按照别人规划好的,自己就像个魁儡,虽然比别人少了很多烦恼,殊不知最大的烦恼就是没有烦恼。
  
  当人生的所有决定都围绕著别人的期待,等于是把自己的人生浪费在别人想要的幸福上,对于自己想要的目标或渴望,从来没有作主的权利,甚至没意识到有的事情必须要自己作主,更因此丧失了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么人生的意义也就这么消失了。
  
  新闻上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条件很好的人自杀,大家不理解为什么人生胜利组会有人生困境,但很有可能是他们总是在过别人的人生,顺从别人的安排,表面光鲜亮丽,心里却一片空洞,而自己创业努力、每天汗水淋漓、辛勤工作的人却意气风发。拿画家高更为例,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到南太平洋的小岛画画,然而当他辞去股票经纪人的工作是35岁,对不少人来说,这可能是个工作证要打拼或是已有了好成绩的年纪,当他病死于小岛之上时,长眠于画中,相信他也死而无憾了。
  
  并非每个人都能有这种改变人生的勇气,有的人会在固有的道路上,选择一种不同但却不值得鼓励的改变方式,那就是在感情上出轨,因为有新的对象为自己的人生展开新的一页,彷佛生命开始新的阶段,然而当东窗事发之时,种种排山倒海而来的问题,依旧会让这个人选择听话。
  
  以‘听话’做为教育孩子的方式,实在不是值得鼓励的,与其拿关爱当作要求孩子听话的藉口,让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不如好好解决问题,容许他去做选择,只要在一旁适时的引导孩子找到解决方式就好。
  
  专家归纳出了几个教导孩子的重点:
  
  -自己处理和别人间的争议。
  
  -自己决定是否与长辈打招呼。
  
  -自己决定要上哪些才艺课。
  
  -选择自己的朋友。
  
  -允许他们能够大哭。
  
  当孩子们能够不听话,他们才会开始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许多富有创造力、思考力的成功人士,都有与他人不同的格局、能跳脱常规的角度来看事情,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听自己的话’,而这种人生才是他们想要的人生。

上一篇:教育孩子就是父母重新做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