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观点 > 正文   
今日看点 更多
·一幅看哭网友的母子图 ·幼儿园园长用图案给孩子们写信 ·深圳13岁少年列席政协会议 ·外公给外孙画的救命图 ·如何避免家庭教育悲哀的发生? ·“未成年人”犯事胆量为何越来越大? ·“学霸”被骗给家长提示了什么?    ·上海男孩获百万奖学金 ·河南细心女教师救下煤气中毒母子俩 ·苏州投资4000多万元做家庭教育    ·9岁孩子为何能出版18万字长篇小说 ·16岁男生为何被称全能学霸 ·浙江出台“作业新规”
 
专家视角 更多
·陆士桢: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教育? ·尹建莉:童年需要“试误”和“不听话” ·顾明远:教育领域里的八大悖论 ·夏正林:父母给孩子拉票“拉”到啥? ·毕淑敏:告诉孩子什么是成功和幸福? ·资中筠:我们要学好中文的必要性?    ·孙云晓:如何让孩子爱上书 ·阎光才:我们的教育究竟缺什么? ·鲁鹏程:怎样培养孩子责任心 ·俞敏洪:如何让孩子成长 ·俞敏洪:对孩子最重要的三种教育 ·鲁鹏程:孩子的爱心是如何丧失的 ·魏书生:最省力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观点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
         发表时间:2016-02-02 14:32:28  文章来源:蒲公英评论 侯登强
 
  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校园资源再丰富也无法与社会资源相比较,没有哪一所学校敢说仅仅依靠学校资源就可以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士,往往是在社会中磨砺而成的。从这个角度说,教育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政府部门在规划学校建设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都要考虑教育意义,让街道、座椅都成为教育资源。
  
  民国期间,众多的教育家从启蒙民智开始,推行教育改革。梁漱溟的乡村建设,陶行知的小先生运动,以及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等,都与社会紧密相连,从民众那里汲取智慧,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教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社会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肥沃土壤。
  
  今天,我们必须承认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和不足,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学校教育。当前有些学校在组织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厢情愿的情结。有的学校即使试着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却始终处在磕磕绊绊的境地,在希望与失望中纠结徘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和谐节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把学校教育与社会隔离,以为当下在学校里学,将来在社会中实践,就会造就合格的人才。殊不知,在这样的学校教育中,很多人的潜质已经被消磨殆尽。更为糟糕的是,所谓的社会关注也是跟着学校要求而来的,一定程度上成了窄化的学校教育的“帮凶”。
  
  我们应该看看青年是怎样的状态,由此判定我们整个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出现了什么问题。很多年轻人缺乏信仰,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体质出现了问题,容易激进……仅仅用德育活动和德育设计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趋势,那些空洞的说教根本无法落地生根。当前教育的大问题是,怎样通过制度和文化建设让学校、家庭、社区等方方面面担当起教育责任。
  
  政府承担着服务、引导、协调、共建的教育作用,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要充分研究如何用机制和资金来优化提升教育品质,要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引导民众积极关注和支持教育。而作为家长,作为在校学生的监护人,有权力和义务监督学校的运行,支持学校的工作,并积极实现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社会的变革过程中,如果一味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那么,学校最终无法实现理想的教育。毕竟,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与社会绝缘,就如一条条鱼在水中生存,如果没有好的水,哪来健康的鱼?当我们致力于给鱼喂食各种营养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水的品质,必须要让水有利于鱼的生长。
  
  最理想的状态是整个社会都洋溢着健康向上的教育文化,每一位公民都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先行者。关注孩子就是关注社会的未来,当教育成为人人心中的一片绿洲,社会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上一篇:要对学生进行“腌萝卜”式教育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铸基教育网 京ICP备13010889号